Top

台灣國泰金控投資長 紐約峰會談永續發展

2025-09-26

記者許君達╱紐約報導

台灣國泰金控投資長 紐約峰會談永續發展

2025年度世界氣候與生物多樣性峰會在紐約召開,台灣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圖中發言者)與會分享。(記者許君達╱攝影)

2025年度世界氣候與生物多樣性峰會25日在曼哈頓舉行,台灣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與會,並以「資助轉型:填補氣候與自然行動之間的空缺」為主題在研討會中發言時,分享了投資人在企業盈利與社會效益之間尋求最大公約數的經驗,指出行動者和投資者之間常會存在信息和認知上的鴻溝,只有雙方都不斷學習,才能避免好想法因得不到資助而胎死腹中的遺憾。

程淑芬在會上說,投資與永續發展相關的項目並非全是犧牲效益做公益。作為投資人,她在接到項目時始終會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創意」、「創意如何產生效益」、「我們是否還能做得更好」。通過不斷的學習,國泰金控得以在一些致力於生態而非賺錢的項目中挖掘出了產生效益的渠道。

程淑芬說,國泰金控目前正在台灣以「投資方法論」的方式培養一些小農項目,比如有機茶園。根據她的評估,新的茶樹種在大約四至五年以後將可穩定產出,在初始農戶嘗到高價值新品的甜頭後,周邊業者自然會去學習經驗。這樣一來,投資的回報循環便可形成。

作為投資負責人,程淑芬表示,她會通過不斷的自我學習,了解各種行業的專業背景,並將其與自己的財經專業知識相結合,才有可能做出兼顧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優質項目。

程淑芬回憶道,約三年前,台灣有一群在生物科學方面頗有天賦的科學家希望開展一個免疫系統修復的藥物開發項目,但他們的投資計畫充滿專業術語,而且對財務和融資幾乎無概念,把投資人最有可能感興趣的技術亮點藏在了艱澀難懂的文本中。國泰的同事看到後表示難採納,但幸好她自己有學習的習慣,從中看出亮點,通過一步步幫助該團隊打磨好了項目計畫書,才使其研究項目順利拉到了投資、順利開始。

 (本文由世界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