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觀點 觀點新世代 社會
學生愛滑抖音、小紅書?「後天然獨」世代的同儕觀察
  • 標準
  • sdg

學生愛滑抖音、小紅書?「後天然獨」世代的同儕觀察

2022-07-14 政大傳播學院大一學生/蔡愷恆

1980年代後期出生的台灣人,在政治上被歸納為「天然獨」世代,但像我一樣2000年後出生的台灣小孩,畢竟因為時間相差了二十載,似乎沒有這麼適用於這個名詞,暫且稱為「後天然獨」好了。

我觀察到後天然獨世代的傳院學生和天然獨相同的是,多數依然會稱呼自己為台灣人,也會認同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台灣,不是中國;同樣也沒有要反攻大陸,或是把「大陸地區」納為中華民國的版圖。(這其中一定會有樣本數不足或是一些框架影響我的觀察,但我認為還是可以做為參考。)

但我同樣看到多數人是政治冷漠的,他們不滿意也不在意台灣的政治現狀,無論是對內或是對外的。我也觀察到同學對於不關注政治而感到自豪,以自己沒有政治立場而覺得優越且超然,彷彿是這樣就能成為最中立的存在。

浪漫一點的話,他們會點一根菸,坐在向晚的河堤旁,吐氣、望向旁邊閱讀尼采的友人,然後帶著一點厭世又感性的語氣說:「這世界不就是這樣嗎?」但多數人不是這樣超然於一切的,而是穿著新疆棉做的衣服、左手拿一杯沒有公平交易的咖啡、右手滑著抖音或是即時新聞,用高尚而毫不在乎的口吻說:「這世界不就是這樣嗎?」

蔡愷恆:由於政治敏感度降低,他們會毫無意識地使用中國的應用程式,像是抖音、小紅書等等。圖/取自MotionElements

由於政治敏感度降低,他們會毫無意識地使用中國的應用程式,像是抖音、小紅書等等。有一些也會主動收看央視的春晚、相關的電視節目,不自覺會把「走心」(台灣並沒有同義詞,比較接近的意思是過度在意某事導致情緒受到影響)、「視頻」(台灣同義詞為影片)、「渠道」(台灣同義詞為管道)、「質量」(台灣同義詞為品質)、「攝像頭/機」(台灣同義字為攝影機)等等中國用語使用於日常生活。

校園裡經常可以聽到同學間分享著抖音正流行的短影片,他們不但會互相推薦喜歡的創作者,也嘗試將抖音內容融入至影片創作的作業中;他們嘗試依照一套公式設計動作、劇情橋段,連剪輯方式也受到影響。

抖音上的影片其實大同小異,多是老派的喜劇橋段,像是會錯意的反轉小故事或是誇張的動作表現等。不同之處在於,創作者會將影片節奏剪輯得更加緊湊,再將色調調整得更為鮮豔,同時搭配電音配樂或是「抖音神曲」。聲音和影像上的密集刺激,就是在抖音上的流量密碼。

他們也比較會受到中國的影視作品、流行文化和新聞框架影響,覺得台灣的一切樣樣比不上中國。我也聽同學說過:「大陸抖音的短片比台灣的YouTube都好看。」對岸文化已無聲滲透。

蔡愷恆:什麼新聞來源都可以接受,導致他們會無意識地選擇吸引人的標題和流行的八卦話題。圖/取自MotionElements

他們對新聞也毫不挑剔,什麼新聞來源都可以接受,所以會無意識地選擇勾引人的標題和流行的八卦話題。這很詭異,太怪了,bizarre。我們如果已經接受過基礎傳播的訓練,應該不至於無法辨識好壞媒體和新聞寫作方式。

但是我觀察到,從扭曲資料來源及現實的國際新聞節目、標題殺人又不經過查證的網路即時新聞,甚至到不是新聞媒體的內容農場都能夠讓他們點擊閱讀。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去年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有百萬人追蹤按讚的國際新聞節目,曾出現混淆消息來源、抄襲中國官媒的狀況。

但許多傳院學生並不在乎,有些人還會推薦這類文章給同學參考。對新聞品質不在意,媒體識讀程度和一般民眾幾無二致。

這已經是受過民主教育和媒體素養的傳院學生現況,更不用說國中、小或是高中,那些好奇又還沒有自覺的小孩。有國小老師反映,部分學生介紹自己時會說,「我是來自中國台灣」,且多數會大量書寫簡體字。若他們不是台商子女,那麼,來自對岸的文化影響的年齡層已不斷下降。除此之外,還能夠全班一起唱抖音上的流行音樂,即使歌詞含有兒童不宜的字眼。

有政黨近期正討論要使用抖音作為宣傳政策和政治人物的管道。這很有趣,台灣的政黨要在充滿對岸文化的平台上宣傳台灣的政策。也令人好奇:台灣若無法發展出自己的文化傳播平台,十年過後等到年少世代獲得投票權,台灣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