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初期將先採過渡措施,僅要求進口商申報產品的碳排量;預計2027年開始徵收費用,屆時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前必須先購買對應的減碳憑證。
經濟部研發會執行秘書莊銘池今日出席「富邦全球化講堂」表示,歐盟等國開始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對於出口導向的台灣影響很大,產業界必須加速因應。他提醒,台灣應留意不同國家的碳關稅發展速度,除了討論最多的歐盟外,美國、日本與加拿大等國也已開始討論相關機制。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這一年來世界經歷了氣候災難、俄烏戰爭和能源危機,全球面臨前所未有變局,台灣亦同;尤其高碳排產業須思考未來方向,設立2030年減碳目標,在地緣政治下重新定位台灣。
周桂田認為,台灣應加速的不只是產業減碳,也包含公正轉型的落實,要在「以人為本」前提下推動產業變革。他呼籲政府優先協助高碳排、高耗電企業轉型,因為這些企業正承受碳關稅及供應鏈壓力,面臨轉單威脅;政府也須關注淨零轉型中受損害的脆弱群體,如高碳排產業的勞工,適時提供輔助或補償。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以預錄影片參與論壇,他指出,經濟部已要求台電、中油和中鋼三家國營事業規畫轉型路徑,「這三家國營事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根基,但是製造的碳排量高」。
曾文生舉例,台電應設法降低電力排碳係數,而中油應設想未來汽柴油供應減少後,如何將這些礦物資源轉換成燃料之外的產品,尤其是做成電動載具需要的原物料,這是石化產業的發展方向;中鋼則應優先改善煉鋼製程,減少碳排量。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親自出席論壇,他指出,富邦集團已第七次舉辦全球化講堂;很多人說「全球化已死」,但是今年講座談的不是經濟的全球化,而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氣候生存戰。
蔡明忠表示,富邦身為金融業者,對於高碳排產業設立一定的融資標準,例如富邦是台灣第一家承諾不再投資「燃煤比率大於50%」的電廠;對於高碳排產業,富邦並非完全不提供融資,而是藉由融資協助推動轉型(finance for their trans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