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危機 減碳起步走
減碳起步走:中央2030減碳目標遭批消極 比六都自治條例還低
  • 標準
  • sdg
  • sdg
  • sdg

減碳起步走:中央2030減碳目標遭批消極 比六都自治條例還低

2023-03-12 記者/蘇彥誠

前言

面對來自乾旱、高溫、碳關稅的民生與經濟雙重壓力,台灣迅速宣示2050淨零碳排,一年內完成「十二項關鍵戰略」及《氣候法》兩項重要基礎。政府吹響了減碳之路的起跑哨音,下一步該踏向何方?

願景工程專訪多名專家,將細數國發會公布的十二項戰略,盤點2030年減碳目標、金融、交通、建築、公正轉型等面向,解析「減碳起步走」的2023年,我們如何參與及監督。

國發會繼去年3月30日宣示台灣2050年的淨零目標,於12月28日再次舉辦記者會,細數「十二項關鍵戰略」減碳計畫,替各領域的轉型定錨。其中最重要一點,便是公布2030年的短期減碳目標為24±1%。但多個環境團體 聯合聲明指出,該目標遠低於聯合國建議的43%,也落後鄰近國家,如日本的2030年目標為46%至50%,南韓則是40%。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說明,台灣在2015年曾提出2030年減碳20%(相較2005年)目標;去年三月政府公布淨零路徑後,各部會盤點潛在減量貢獻,決定將2030年減碳目標提高至24±1%。

環團質疑,目前六都已陸續提出淨零路徑、淨零自治條例,皆設下超過30%的2030年減碳目標,如台北市、桃園市更達40%,中央提出的減碳目標「甚至比六都還低 」。

「政府缺乏一個戰略性、引領性的目標,沒有辦法激勵全國重視減碳。」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認為,國家應將減碳目標作為宣示,才能帶動企業和民眾思考如何淨零。周桂田表示,24±1%「如此低的減碳目標」,反映台灣過去對能源轉型、減碳的遲滯。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長期觀測各國數據,他分析,台灣2030年最少應減碳40%,才能達成2050年淨零。

盤點十二項戰略規劃,趙家緯預測「2030年的減碳量應可達到30%」,但國發會設定目標時不求積極,反而倒退5%,與淨零願景背道而馳。趙家緯也說,國發會未公開詳細的評估過程,因此科學性不足,學界無法得知各部會究竟如何盤點?違背了公正轉型的「政府治理」原則。

他認為,政府無法喊出更高的減碳目標,其實是對於「用電需求成長」的恐懼。

減碳起步走配圖

針對各界質疑2030減碳目標太低,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回應,其中一項考量因素便是台灣經濟成長高於預期,過去僅預測1%,現在維持在2至3%,造成用電需求升高。龔明鑫主張,台灣要等到未來出現新科技後,才能產生巨大的減碳效果,「還有8年時間,希望透過國際合作可以研發出來,甚至去落實;這是科學家救世界、救國的時候。」

不過,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主任洪昇邦質疑,龔明鑫的說詞是將現下急迫的減碳責任,推向「一切未知」的減碳科技上。洪昇邦說,即使未來發明出超凡的減碳技術,這幾年政府消極作為產生的碳排放與氣候危害都不會消失,國發會嚴重低估全球的氣候緊急性。

任何人如果說,我們還需要奇蹟的科技來減碳,那只是為了拖延、繼續排碳,而不想做任何事。」美國史丹佛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日前視訊參與台灣環團記者會,他認為,人類已擁有運具電動化、使用再生能源的技術,都能立即為地球帶來減碳貢獻。

雅各布森舉例,許多人認為碳捕捉技術(CCUS)未來成熟後,將帶來突破性發展,「但目前在燃氣廠加上CCUS設備,工廠須多消耗30%電力」,而且CCUS的捕捉效率落在20%到70%之間,無法完全除碳且成本高昂。

雅各布森認為,政府更應加速能源轉型、電氣化,以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才能為台灣帶來三贏——同時解決空汙、全球暖化及國防上的能源安全問題。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