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危機 減碳起步走
減碳起步走:綠色金融上緊發條 避免化石投資成了升溫幫兇
  • 標準
  • sdg
  • sdg
  • sdg

減碳起步走:綠色金融上緊發條 避免化石投資成了升溫幫兇

2023-03-12 記者/周妤靜

前言

面對來自乾旱、高溫、碳關稅的民生與經濟雙重壓力,台灣迅速宣示2050淨零碳排,一年內完成「十二項關鍵戰略」及《氣候法》兩項重要基礎。政府吹響了減碳之路的起跑哨音,下一步該踏向何方?

願景工程專訪多名專家,將細數國發會公布的十二項戰略,盤點2030年減碳目標、金融、交通、建築、公正轉型等面向,解析「減碳起步走」的2023年,我們如何參與及監督。

​​十二項戰略中的「綠色金融」專章由金管會主責,規劃刺激淨零投資的政策、促使企業公開氣候風險相關的財務規劃。金管會也在去年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加速金融機構及投融資部位的溫室氣體盤查,並公布「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提供金融業投融資評估、與企業議合的依據,鼓勵將資金導引至低碳、永續的經濟活動中。

「目前都是鼓勵為主,鼓勵不太有用。」環境正義基金會專案主任葉于瑄表示,金管會雖逐步要求金融機構及上市櫃公司揭露碳排,卻沒有強制金融機構逐步由化石燃料產業撤資的規劃

葉于瑄指出,全球經濟體對化石燃料成癮,不從中抽出資金,不利於催生低碳永續的新經濟、減少氣候災害造成的人權衝擊和財務損失。

「化石燃料開採的行業,這塊完全不可以再投任何錢進去。」葉于瑄說,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繼續開採化石燃料,就不可能控制全球升溫在1.5度C以內。

此外,環境正義基金會分析,政府基金包括郵政儲金、勞工退休基金、國家發展基金、勞工保險基金及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相關基金的投資組合並不透明,公民無從監督政府投資是否永續。

「14.4兆的政府基金,收的也是人民的錢,當中到底有多少與高碳排產業牽連?」葉于瑄呼籲,政府應撤出化石燃料投資,轉而挹注低碳永續的綠色產業。

關於強制撤資的政策規劃,金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胡則華回應,金管會不能要求私部門「只能投資什麼、不能投資什麼」,站在政府立場,必須尊重市場機制

「我們不希望金融業一下就從產業撤資。」胡則華表示,包含石化產業等上市櫃公司,若有前瞻技術能夠減少碳排,銀行仍然願意融資給企業、促進轉型計畫。胡則華補充,企業一旦實踐減碳承諾,銀行會在融資利率及還款條件上予以優惠,「我們希望金融業透過議合,說服企業為減碳努力」。

「如果企業長期『不符合』永續指引,就會產生排擠效果。」胡則華說,銀行投融資對象的碳排若降不下來,將拖累銀行的減碳計畫;銀行相對願意投資減碳表現優異的企業,她認為:「資金的確會移轉。」

金管會監理對象為金融業及上市櫃公司,無權責管轄政府基金的揭露和投資運用。胡則華表示,勞動基金運用局曾主動邀請金管會分享綠色金融政策,對永續投資有所關注。胡則華坦言,五大基金是否符合永續投資,目前沒有更上位的政府機關督導,只能交由基金主管機關「自由心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