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危機 全球塑膠公約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 生產設限分歧大
  • 標準
  • sdg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 生產設限分歧大

2024-11-26 聯合報/ 特派記者邱怡瑄/釜山報導

全球塑膠公約最後一輪談判(INC-5)昨天登場,來自一七七國的談判代表和六百多個團體的觀察員齊聚南韓釜山,共超過三千八百人與會,創下歷屆之最。多個產油國談判首日接連強調會議需採「共識決」,未來一周要達成決議並不容易。

為了解決塑膠汙染,聯合國環境大會二○二二年召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C),規畫在二○二四年底制定出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全球塑膠公約,兩年來已歷經四輪談判。

「塑膠生產是否要設置上限,是最大爭論點。」曾參與四輪INC會議、世界焚燒替代方案聯盟(GAIA)的氣候科學家湯格里說。

百分之九十九塑膠由化石燃料製成,INC-5首日,印度、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等產油國接連發言,強調結論需採共識決,以涵蓋所有國家意見。印度代表更直言應把草案中跟「初級塑膠聚合物」有關的文字拿掉,意指公約不該納入源頭管制。

湯格里指出,全球塑膠生產成長迅速, 二○一九年光塑膠生產就造成二二五萬噸的碳排,是航空業碳排兩倍、當年總碳排的百分之五點三。「如果要控制全球升溫在攝氏一點五度內,每年需減少百分之十二到十五塑膠生產。」這是一個艱難、但必須達成的目標。

談判分歧重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安德森建議將討論分成三部分。第一、公約實施、國家計畫等執行面項目,建議各方簡單討論並通過;第二、產品設計、廢棄物管理、公正轉型等已有初步共識的議題,可參考INC主席在會前釋出的「非正式文件」,作為談判框架參考。

最後一點,則是爭論最多的化學品管制、塑膠生產和資金來源。安德森認為這需要大量時間討論,但可先從減少一次性塑膠、排除已知的有毒化學物質著手,並發展穩健的多邊基金。「數字(多寡)不是重點,建立能持續運作(last)的機制才重要。」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