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追蹤 願景永續周報
願景永續周報:全球逾九成五國家遲交NDC 3.0氣候目標、韓國「牛肉米」創新助減碳
  • 標準
  • sdg
  • sdg

願景永續周報:全球逾九成五國家遲交NDC 3.0氣候目標、韓國「牛肉米」創新助減碳

2025-02-16 記者/邱怡瑄;圖片編輯/陳靖宜
小編報告:願景工程基金會擴大關注永續發展議題,每周一推出「願景永續周報」,為讀者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掌握最新進展。以專題式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五篇文章前後串連,有助於讀者認識永續議題最新趨勢。

根據《巴黎協定》要求,各國每五年需提交「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說明最新的減碳目標及計畫,第三輪NDC提交截止日為今(2025)年2月10日。

雖然台灣非締約方,但「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在一月底的第三次會議中,也宣布台灣 NDC 3.0 的「Beta版」為2032年減碳32±2%、2035年減碳38±2%,後將經社會溝通正式定案。而在195個《巴黎協定》締約方中,最終只有11個國家如期提交NDC 3.0,顯示各國減碳規劃落後。

但暖化腳步不停歇,南北極海冰面積在2月創下歷史新低、糧食價格也被預測會因極端氣候上漲。聯合國資料指出,畜牧業碳排佔人為排放的12%,有韓國研究團隊研發出「牛肉米」,期望助力減碳,不過消費者接受度仍是未知數。

全球減碳進度落後 僅11國如期提交NDC 3.0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現場,各國代表就減碳進程與NDC 3.0提交狀況進行討論。根據《巴黎協定》,各國需定期提交減碳計畫,但截至期限僅11國如期提交。圖片來源/UNFCCC(攝影/Kiara Worth)

【Euronews】根據《巴黎協定》,各國每五年需提交「國家自定貢獻(NDC)」,第三輪NDC提交截止日為2月10日。不過,最終在195個締約方中,只有11個國家提交NDC 3.0,佔全球碳排約16%。在主要碳排大國中,僅巴西、英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準時提交。

遲交NDC並無懲罰機制。世界資源研究所國際氣候主任David Waskow則表示,比起倉促做出薄弱承諾,稍微推遲但強而有力的氣候承諾好得多。不過,他也呼籲各國在今年九月前提交NDC 3.0,以便在11月巴西主辦的COP30前,發布全球NDC綜合報告。

(原文:‘Weak plans mean a bleak future’: Most countries miss deadline to submit new national climate plans

地球發燒中 南北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

俯瞰格陵蘭東部庫盧蘇克(Kulusuk)附近的破碎海冰,展現極地冰層加速融化的現象。隨著全球暖化加劇,南北極海冰面積創下歷史新低,科學家警告這將對全球氣候系統產生深遠影響。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BBC】根據BBC對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資料的分析,截至2月13日的5天內,北極和南極海冰的總面積約為1576萬平方公里,創下歷史新低,打破了2023年初的紀錄。

科學家指出,南極海冰相對較薄且易移動,對風的擾動特別敏感,加上溫暖海水和高溫,可能進一步加劇夏季的南極海冰融化。而儘管北極正處於冬季,但氣溫異常偏高,部分地區2月初的氣溫甚至比同期高出攝氏20度,導致部分區域的冰層持續融化。

倫敦大學學院極地觀測和建模教授Julienne Stroeve表示,當冰層變薄,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會更敏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則警告,根據當前的氣候模型預測,在2050年之前,北極至少會有一年的夏末完全沒有海冰出現。

(原文:World's sea-ice falls to record low

受極端氣候影響 專家:2025年糧價將持續波動

一名顧客在市場上拿出鈔票準備付款,背景為各式新鮮蔬果。極端氣候影響全球農產品價格,專家預測2025年糧價將持續波動,消費者購買日常食品的成本可能進一步上升。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The Guardian】受到高溫和強降雨影響,全球可可和咖啡價格在過去一年大幅波動,分別上漲了163%和103%。顧問公司Inverto研究指出,受到極端氣候影響,今(2025)年糧食價格將持續上升。

氣候科學家也支持這項研究發現。「當全球農業生產持續受衝擊,最終將會導致糧食安全問題。」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糧食安全專家Pete Falloon說。為了分散供應鏈風險,Inverto建議食品製造商和零售商採取多樣化的採購策略,以避免受到農作物欠收影響。

(原文:Extreme weather expected to cause food price volatility in 2025 after cost of cocoa and coffee doubles

減碳又兼顧糧食安全? 韓國研發出「牛肉米」

科學家在實驗室檢測培養皿中的絞肉樣本,研究低碳食品技術。本圖片僅為示意,非新聞中提及的「牛肉米」。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CNN】韓國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科學團隊研發出一項創新食品「牛肉米」,這種米在實驗室誕生,含有牛肉細胞和脂肪細胞。該團隊表示,牛肉米可以提供人們更便宜的蛋白質來源,碳足跡也比真的牛肉低得多,有助於應對當前的氣候及糧食危機。

食品及氣候專家Neil Ward指出,這項研究確實推動了更環保的飲食選項,不過大眾能否接受是關鍵。而研究第一作者​​Park Sohyeon對此寄予厚望,表示團隊正改善米飯的質地和味道,未來有望在超市推出即食料理包,或作為應對飢荒、軍事或太空任務的重要糧食來源。

(原文:South Korean researchers develop beef-infused rice as sustainable meat alternative

川普宣布塑膠吸管回歸 彭啓明:台灣不跟進

川普日前宣布將簽署行政命令,回歸塑膠吸管的使用。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聯合新聞網】2018年,台灣針對特定場所的塑膠購物袋、免洗餐具、飲料杯與塑膠吸管進行管制;《全球塑膠公約》去年會議(INC–5)雖未有結論,但也指出未來全球減塑方向,包含在2040年前全面淘汰一次性塑膠吸管。

美國前總統拜登任內曾提出環保政策,要求聯邦機構內禁止使用塑膠吸管等一次性餐具。不過,​​美國總統川普近期簽署行政命令,指示聯邦機構停止採購紙吸管,宣布塑膠吸管「全面回歸」,並稱塑膠吸管對海洋生物影響有限。

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回應,台灣不會跟進,減塑政策也不會因此動搖;台灣則有環團表示,許多市售紙吸管包含多氟和全氟烷基(PFAS)等有害成分,自備環保杯、源頭生產減量才是減塑解方。

(原文:川普恢復塑膠吸管 彭啟明:台灣不跟進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