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追蹤 願景永續周報
願景永續周報:CBAM新方案豁免九成進口商、NOAA大規模裁員、諾魯為抗暖化「賣護照救國家」
  • 標準
  • sdg
  • sdg
  • sdg

願景永續周報:CBAM新方案豁免九成進口商、NOAA大規模裁員、諾魯為抗暖化「賣護照救國家」

2025-03-02 記者/邱怡瑄;圖片編輯/陳靖宜
小編報告:願景工程基金會擴大關注永續發展議題,每周一推出「願景永續周報」,為讀者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掌握最新進展。以專題式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五篇文章前後串連,有助於讀者認識永續議題最新趨勢。

預定於2026年正式開徵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是推動各國思考碳定價的關鍵之一,但上周歐盟公布CBAM簡化方案,將課徵對象聚焦在碳排大戶,大幅縮減徵收規模。為了應對企業綠電需求,經濟部研擬推出RE30低碳電力,支持者認為此政策有助於中小企業取得綠電,但也有人擔憂引發「漂綠」問題,各界褒貶不一。

各國拚淨零,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但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上周發生大規模裁員,專家警告這將為全球氣候觀測帶來嚴峻挑戰。而受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島國諾魯推出「黃金護照」計畫,盼透過出售公民身分籌集搬遷資金,好讓全國人民搬到高處。

資金短缺,確實是推動氣候及環境解方的最大障礙。去年未對資金議題達成共識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COP16),2月在羅馬重啟談判,最終通過一項融資路線圖,為未來討論設立框架,但生物多樣性基金來源仍未有定論。

CBAM簡化方案出爐 新門檻豁免約九成進口商

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本次CBAM的最新簡化方案中,原定2026年開始的CBAM由於企業對所需購買憑證數量仍不確定,因此延後1年以降低財務風險。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庫

【Reuters、聯合新聞網】為促成淨零碳排,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原訂2026年正式實施,但規範仍持續變動中。2月26日,歐盟發布CBAM的簡化方案,新增年碳排50噸的適用門檻,低於此標準的企業無需履行CBAM義務,原課徵範圍內的九成進口商可豁免,但剩下的企業仍涵蓋99%的碳排量。

此外,該方案允許企業自由選擇預設值來計算碳含量,減少申報難度,並排除鋁和鋼鐵產品製造過程的隱含碳排放計算,使CBAM方法學與EU ETS(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 更加一致。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本次簡化方案主要針對減少企業行政負擔,尤其對中小企業有利。

(原文:What's inside the EU's 'Simplification Omnibus' on sustainability rules歐盟CBAM延後1年上路 彭啓明:我9成企業近年不受影響

NOAA大規模裁員 專家:應對暖化挑戰更大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研究人員在密歇根湖進行科學設備的部署,使用吊臂將儀器放入水中,進行環境監測。圖片來源/NOAA 提供

【Inside Climate News】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自1978年透過衛星監測地球氣候運作,及溫室氣體對大氣和海洋的影響。然而,川普政府近期大幅縮減聯邦機構規模,NOAA上周遭遇一波裁員潮,數百名試用期員工遭解聘。

根據聯邦法規,所謂「試用期」員工不僅包括剛入職的新員工,還包括近期被重新分配職位或晉升的職員。前NOAA管理員Rick Spinrad警告,這波裁員可能會影響未來幾個月颶風預測的準確性;氣候科學家Daniel Swain則指出,這使NOAA幾乎失去所有為了補足僱員缺口的新進人員。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3S)主任Carlo Buontempo說,解決全球暖化需要長期且穩定的氣候數據,如果來自NOAA等美國機構的氣候資料變得難以取得,將對國際氣候研究帶來嚴峻挑戰。

(原文:Experts Say Attempted Mass Firing of NOAA Workers May be Illegal and Threatens Public Safety

海平面上升中 諾魯出售公民身分籌搬遷資金

南太平洋島國諾魯的熱帶海灘風光,隨著海平面上升,該國正面臨遷移挑戰。圖片來源/WikiCommons

【Euronews】隨著海平面持續上升,南太平洋島國諾魯(Nauru)約12,000名公民將面臨搬遷至高處的需求,但這項大型搬遷計畫初估將耗資6,000萬歐元。為籌措資金,諾魯啟動一項出售公民身分的計劃,該倡議於去年COP29宣布,目前已開始接受申請。

根據該計劃,富人只需向諾魯投入約十萬歐元的投資,即可在四個月內獲得諾魯公民身分,並得以免簽進入英國、新加坡等89個國家。這類透過投資取得公民身分的途徑,通常被稱為「黃金護照(golden passport)」,但也有洗錢、逃稅及缺乏透明度等隱憂。

儘管諾魯強調將採取嚴格審查機制,仍有評論家擔憂這項計劃可能帶來犯罪風險。而諾魯經濟和氣候復原公民計劃負責人Edward Clark指出,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遷中受到的負面影響遠超過已開發國家,因此迫切地需要從氣候問題的創新解方中,獲得相對應的利益。

(原文:Buy a passport, save a nation? Nauru’s unique plan to fight climate change

COP16續會商定融資路線 基金來源仍待討論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主席蘇珊娜.穆罕默德(Susana Muhamad)在會議最後一天敲槌,強調資源動員對《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重要性。圖片來源/IISD (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

【Climate Home News】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COP16)今年2月在羅馬重啟談判,最終通過了一項融資路線圖,將依此評估是否建立一個新的、獨立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基金,以取代全球環境基金(GEF)現有資金。

COP16主席蘇珊娜.穆罕默德(Susana Muhamad)指出,這項決議為《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提供了「雙腿、手臂和肌肉」。與會代表同時決議成立兩個將持續運作到2030年的工作小組:一個專注於設立「金融機制」,另一個則致力於「改善從所有來源調動資金的方式」。

然而,金融議題一直是歷屆會議最具爭議的談判點之一。對於資金來源懸而未決,部分開發中國家——如玻利維亞——的代表即批評:「在環境持續惡化的情況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無法再等待冗長的官僚程序。」另一項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未派代表參加此次續會談判。

(原文:UN biodiversity talks agree finance roadmap, postponing decision on a new fund

台電擬七月開賣RE30低碳電力 陷漂綠爭議

再生能源公會質疑政府推RE30的低碳電力,恐變相鼓勵企業「漂綠」,呼籲暫緩實施。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庫

【聯合新聞網】經濟部的電力分艙制度,引發綠電售電業反對,認為政府帶頭鼓勵企業混水摸魚「漂綠」。近百家售電業者上周共同發表聲明,認為RE30恐衝擊現有業者的競爭空間,及混淆既有的綠電憑證制度。

但有工商團體表示,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對綠電都有一定需求,但國內綠電都被大型企業買走,RE30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在淨零減碳壓力下,若不能實施,對中小企業來說並非好事。

台電則發布新聞稿回應,表示RE30是補充綠電市場的商品,購買者須先向民間購買綠電,不足處再由RE30補充,設計上是與民間互相搭配,以滿足用戶綠電需求,不會與民爭利。

(原文:憂RE30漂綠 售電業籲暫緩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