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近日發布2025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並提出警訊:氣候危機導致「前所未有」的冰川消融,將威脅生態系統、農業和水源。不論開發中國家或已開發國家都面臨風險,由於冰川消融、山區降雪減少,全球三分之二的灌溉農業可能受到影響。
氣象研究專家指出,由於海冰消融,導致海洋向大氣傳送更多的熱量,形成所謂的「北極放大效應」,歐洲的很多國家相對位於較北的位置,所以暖化速度比全球其他地區快得多。令人擔憂的還有高溫對人體造成的影響,新的科學報告顯示,長期暴露在高溫之下將會加速細胞老化。
全球致力淨零轉型,企業扮演關鍵角色。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簡稱SBTi)發布最新版的企業淨零排放標準草案,強調企業應著重於直接減排,但在直接供應鏈之外可以投資碳信用額度,以支持更廣泛的氣候目標。
冰川融化,危害20億人的食物和水供應
【衛報】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資源日」,聯合國發布了最新的《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並提出警告:氣候危機導致「前所未有」的冰川消融,將威脅全球 20 億人的食物和水供應。
該報告指出,氣候變遷造成冰川消融、山區降雪減少,全球三分之二的灌溉農業可能受到影響。全球有超過10億人生活在山區,這些地區的糧食生產依賴山水、融雪和冰川,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糧食不安全問題恐怕會進一步惡化。
已開發國家也同樣面臨風險。例如:美國科羅拉多流域自2000年起一直處於乾旱狀態,因為氣溫上升導致更多降水是以雨的形式降落,而雨水的流失速度比山上的積雪更快,從而加劇了乾旱狀況。
(原文:Glacier meltdown risks food and water supply of 2 billion people, says UN)
全球暖化最快的10大國家均在歐洲
【Euronews】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最新數據,歐洲的暖化速度比全球大多數其他地區快得多。2023年全球陸地均溫比1951~1980年基準上升1.8℃,但歐洲平均升溫卻高達2.4℃。
在歐盟內,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的年均氣溫升幅最高,為2.62°C。西歐和東歐的暖化最為強烈,烏克蘭、瑞士、白俄羅斯等國升溫幅度均超過2.7℃。在全球氣溫上升最快的前30名中,僅有三個非歐洲國家,分別是中亞的哈薩克、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西亞。
氣象研究專家指出,「北極放大效應」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由於海冰消融,增強了從海洋到大氣的熱量傳遞,導致北方地區的氣溫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而歐洲許多國家都位於相對較北的位置。
(原文:Moldova, Ukraine, Switzerland: The top 10 fastest-warming countries are all in Europe)
酷熱猶如吸菸,加速中老年細胞老化
【Yale Climate Connections、環境資訊中心】今年二月在《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的一項 研究 指出,極端高溫導致數百萬美國人的老化速度比生活在涼爽氣候地區的人更快,長期暴露在高溫之下與習慣性吸菸對細胞老化的影響相當。
該研究發現,56歲以上中老年人若居住在高溫天數較多的地區,將會加速生物老化。即便排除社會經濟狀況、運動習慣、吸菸和飲酒等因素,兩者仍有顯著相關。
研究人員建議,城市可以透過增加綠地面積、種植更多樹木、設計耐熱的公共基礎設施等來減輕高溫帶來的衝擊,同時納入友善高齡人口的設計。全球都在變暖、人口正在老化,在高溫影響下,需要更聰明的調適策略。
(原文:Extreme heat can age you as fast as a smoking habit、生物年齡研究 你的居住地可能讓老化時鐘快轉)
高成本抑制需求,氫能熱潮逐漸消退
【氣候之家】3月中旬,在美國休士頓舉行的「劍橋能源週」(CERAWeek)會議上,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與其他發言者都看淡清潔氫能的發展前景,主因是生產成本太高,降低客戶購買意願。
氫氣有不同的生產方式,成本也不一樣。國際能源總署表示,利用再生能源製成綠色氫氣的成本,比起傳統、最常見和污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製成方法約高出1.5至6倍;如果大規模部署綠色氫氣,到2030年,每公斤的氫氣成本可能從4~12美元降至2~9美元。
但正如貝萊德的芬克所指出的,高價格已成為部署的障礙。近幾個月來,英國石油公司(BP)、沃旭能源(Ørsted)等公司因經濟效益不佳而取消或推遲了綠色氫氣生產項目。
(原文:Clean hydrogen hype fades as high costs dampen demand)
SBTi發布最新企業淨零排放標準草案
【ESG NEWS、KNOW ESG】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簡稱SBTi)發布最新版的企業淨零排放標準草案,重申對碳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s)的謹慎立場,同時引入加快企業脫碳的實際措施。
SBTi強調企業應著重於直接減排,對碳抵換有嚴格的限制,主要允許對殘餘排放(即嚴格的脫碳努力之後剩餘的排放)操作碳信用額度。此外,新提案鼓勵企業在直接供應鏈之外投資碳信用額度,以支持更廣泛的氣候目標。
(原文:SBTi Publishes Initial Draft Net-Zero Standard to Boost Corporate Climate Action、SBTi Releases Revised Corporate Net-Zero Standards for Public In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