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教育 偏鄉教育 借鏡陸、美、日
日本/日本人心中的痛 少子化讓故鄉、學校都不見
  • 標準
  • sdg

日本/日本人心中的痛 少子化讓故鄉、學校都不見

2018-06-16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日本採訪報導

日本跟台灣一樣,面臨嚴峻的少子化考驗。高齡、少子的社會,帶來的不僅是教育困境,日本近幾年數百個村落面臨廢併,甚至消失。「故鄉不見了」,已是日本人心中的痛。

日本教育會推薦和歌山偏鄉教育研究會會長、安諦小學校長高垣和彥接受本報專訪。他談到日本少子化和經濟產業衰退兩相加乘,形成嚴重的結構性問題。許多村落都因為產業衰退,人口大量移出,十年來五十個鄉鎮合併成卅個,被拋棄的村落只剩老人。

「政府很努力,制定法律、鼓勵地方活化,甚至給予空屋修繕補貼、學童醫療費補貼等」,高垣和彥說,有些地方政府,還推動「山村留學」,鼓勵外地人移住偏鄉,讓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

「做這麼多,還是難抵少子化衝擊,」他無奈說,偏鄉工作機會少,無法吸引人口移住,但在黑暗中尋找希望的光亮,成為仍留存在偏鄉的學校共同信念。

1325495.jpg.jpg

高垣和彥說,村落的消逝不代表村落本身沒價值,反而蘊含著珍貴的傳統文化,殘留下來的學校,便肩負傳承文化的角色,保留原鄉的一景一物。

他認為,偏鄉學校和地區結合發展特色課程,不只是為了招生,更是為了保留國家文化財。

比如和歌山縣深山裡的安諦小學,高年級學生每兩年要參加一次「御田舞」,那是當地的傳統插秧舞,由國家指定的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倘若沒傳遞給下一代,文化也會跟著消逝。

高垣和彥認為,善用老年人的智慧也是辦學的方式,和歌山的安諦小學讓地方耆老跟學生座談村莊的今昔故事,也安排耆老帶著學生在村中「探險」,調查河川螢火蟲棲息地、區域今昔等。

「能在大自然中與地方居民密切互動,作育英才,是人生樂事,」他相信,世界上在各地偏鄉打拚的教職人員,和他一樣心中都有相同的熱火。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