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永續周報:亞馬遜高峰會令人沮喪、全球再生能源投資增長、中國暴雨致損失逾22億美元
2025-09-01
記者/陳美萍

亞馬遜正面臨化石燃料開採威脅。 近五分之一的新油氣發現集中於此,常位於原住民社區與保護區內,對當地生態構成重大威脅。圖片來源/CIFOR-ICRAF flickr
願景工程基金會每周一推出「永續weekly」,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幫助社會大眾掌握最新永續發展。
願景工程基金會每周一推出「永續weekly」,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幫助社會大眾掌握最新永續發展。
地球近五分之一的新油氣發現集中於亞馬遜地區,其中多數落在原住民領地、傳統社區與保護區範圍內,對當地生態構成重大威脅。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創上半年新高,非洲因日照強、土地廣,被稱為「太陽大陸」,是否能真正掀起太陽能革命,成為全球綠能轉型的重要一環,備受期待。
中國因極端降雨導致多地道路基礎設施損毀,初步估算損失已超過160億人民幣(約22.4億美元),凸顯氣候風險正加劇財政壓力。隨著極端氣候現象日益頻繁,中國預計自2027年起,將對部分產業實施絕對碳排放上限,以加強氣候治理與減排行動。
英國能源價格再度上漲,風力發電機暫停運轉所產生的高額調度成本也加劇了民眾負擔。隨著冬季將至,高昂的能源帳單成為民眾擔憂的新焦點。
台灣立法院近期通過修法,將油汽機車的減稅優惠延長至2030年底,此舉可能對長年推動的交通電動化政策造成嚴重衝擊。
化石燃料開採威脅亞馬遜 高峰會目標不明令人失望
第五屆亞馬遜合作條約組織ACTO高峰會發布《波哥大宣言》,支持森林永續基金,並納入原住民族代表共治。但峰會缺乏明確禁採目標,化石燃料威脅仍未解。圖片來源/Fotografía oficial de la Presidencia de Colombia flickr
《巴西通訊社》(Agência Brasil)報導,第五屆亞馬遜合作條約組織ACTO( Amazon Cooperation Treaty Organization )高峰會於上週五舉行,翌日發布了《波哥大宣言》(Bogotá Declaration)。然而這次高峰會「缺乏更明確的目標」,令人「感到挫折」。
《Climate Home News》報導,《波哥大宣言》一大重點是八個南美國家承諾支持巴西提出的「熱帶森林永續基金」(Tropical Forests Forever Facility,簡稱 TFFF)。巴西總統路易斯(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表示:「我們已經受夠空頭承諾…我想看看,到底是誰會真的拿出錢來保護這片森林。」
《oeco》報導指出,巴西在2019–2020年間與2021–2022年間,來自國際的氣候資金增加了84%。農業、林業、其他土地使用及漁業(AFOLU)部門,雖然佔據巴西全國近四分之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卻僅獲得11%的氣候資金。而其中用於森林的資源更是微乎其微,2021至2022年間流向巴西的國際氣候資金,分配給森林僅占氣候資金總額2%。
值得一提的是,該峰會建立了「亞馬遜原住民族機制」(MAPI),該機制建立共同治理架構,每個成員國由一位政府代表和一位原住民代表共同參與。原住民團體希望將亞馬遜地區宣佈為全球第一個禁止化石燃料開採與開發的區域。高峰會雖「未能滿足」化石燃料的訴求,但「加強了原住民的參與」。
(原文:Bogotá Declaration advances coordination but falls short of targets;Amazon nations pledge support for Brazil’s COP30 rainforest fund;Brasil acelera na captação de recursos para o clima, mas investimento em florestas é mínimo;5th Summit of Presidents of the Amazon strengthens Indigenous participation in ACTO but fails to address fossil fuel transition)
再生能源投資增長 挪威封碳、非洲太陽能崛起
非洲去年進口創紀錄的太陽能板,顯示再生能源熱潮正加速展開,為當地帶來廉價、潔淨電力的新契機。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UNESCO-UNEVOC flickr
《Business Green》報導,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的最新數據顯示,儘管美國資金減少且資產融資放緩,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仍增長了10%。
《路透社》報導,挪威北極光碳捕集與封存(CCS)項目啟動,首批二氧化碳(CO2)被注入並儲存在海床下2600米(8530英尺)深的儲層中。項目參與公司包括殼牌(Shell)、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和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宣布,這是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重要里程碑。
《New Scientist》報導,非洲各國在過去一年進口了創紀錄數量的太陽能板,或將揭開該大陸綠色能源熱潮的序幕。中國對非洲的太陽能板出口量激增,創下歷史新高,展現出非洲正快速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決心。這股趨勢有望促進廉價且潔淨電力的普及,進一步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
(原文:Global renewables investment sets fresh record for first half of the year;Norway's Northern Lights CCS project starts operations with first CO2 injected;Is Africa about to see the solar energy boom it needs?)
中國暴雨致損失逾22億美元 碳市收緊推動能源轉型
《路透社》報導,中國暴雨造成22億美元道路損失,進一步加劇公共財政壓力。汛期於7月1日正式開始,為中國南北地區帶來創紀錄的降雨。僅7月份,由於洪水、滑坡、地震和乾旱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22億人民幣。
中國負債沉重的地方政府難以承受不斷上升的氣候相關災害損失,中國交通部和財政部自4月以來,已撥出58億人民幣用於災害救助。
稍早《路透社》也報導,中國將於2027年首次針對排放較穩定的行業實施「絕對排放上限」,進一步加強碳交易市場管理。預計2030年,中國全國碳市場(ETS)建置完成並全面運行。
《新華社》報導,中國將按計劃完成十四個五年(2021-2025年)的重點能源發展目標,包括整體能源生產能力和非化石能源佔比。根據規劃,到2025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佔比,將提升至約20%。
(原文:Extreme rain in China caused $2.2bn in road damage, further straining public purse;China's carbon market to introduce absolute emissions caps from 2027;China set to fulfill key energy goals for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on schedule: official)
風力發電反噬 英國電費再漲引發民怨
英國電價再漲,風電成本成焦點,風電供給受限電網傳輸,英國消費者因此承擔額外成本。圖為英國Ovenden Moor Wind farm。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BBC》報導,英國數百萬戶家庭的天然氣和電價將上調2%,意味著一個典型家庭每年將支付1,755英鎊,比目前價格上限多出35英鎊。
此次能源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是風力發電機啟停所產生的費用。《每日郵報》報導指出,能源帳單上漲是為了彌補風力發電場產生的額外成本,價格上漲「主要由於電力平衡成本增加」所致,這指的是因為電網無法將偏遠地區的風力發電輸送到用電需求地點,不得不支付風電場停機的額外費用。
《泰晤士報》社論指出,風電場廢棄物已成為現代英國長期面臨的難題。該社論一出,便在英國引發熱烈討論。多年來,英國天然氣與電力市場管理局(ofgem)過度聚焦於消費者能源價格,忽視了對電網基礎設施的投資,導致如今必須承擔這樣的代價。
(原文:Energy bills to rise by more than expected ahead of winter;Wind farms are driving YOUR electricity bills up, admits Ofgem as prices go up by DOUBLE expected amount amid Ed Miliband's green drive;Energy bills to rise to fund cost of switching off wind farms)
油車減稅延長 恐讓電動機車發展倒退
立法院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延長汽機車減徵貨物稅至2030年底,專家憂心恐削弱電動化推動。記者余承翰/攝影
《聯合報》報導,因應美國關稅衝擊,立法院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將汽機車減徵貨物稅優惠延長至2030年底,此舉恐讓多年電動化推動功虧一簣。
根據新制,民眾購買新車可享稅負減免:汰舊換新2000cc以下小客車,最高可減徵貨物稅10萬元;汰舊換新150cc以下機車,最高可減徵6000元。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指出,政府推動電動機車成效不彰,不僅多項預算執行率偏低,電動機車市占率也多年停滯。若缺乏支持電動機車產業的配套,恐讓推動多年電動化付諸流水。
《經濟日報》報導,調降燃油機車貨物稅,已引發基層車行強烈不滿。新北市機車公會三蘆分會會長、鴻寶車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宗寶表示:「這幾年的市場變化,造成電動機車專賣店一家一家收掉,倒下去的都是最相信政府、最用力投資、最積極轉型的車行,現在卻真心換絕情,這種感覺比什麼都還要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