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長期照顧 照顧殺人
長期照顧者失眠、憂鬱,他們的「照顧創傷」你看見了嗎?
  • 標準
  • sdg
  • sdg

長期照顧者失眠、憂鬱,他們的「照顧創傷」你看見了嗎?

2022-05-12 記者/周妤靜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現象是高齡台灣無法迴避的重中之重,願景工程基金會與聯合報長期關注台灣長照制度,今起推出「照顧殺人」專題報導:看見照顧殺人解開照顧枷鎖

七十歲母親單薄的胸口、佈滿皺摺的手,印滿深紫色瘀痕。「是父親打的,」謝孟芬(化名)說,父親將房門反鎖,痛揍失智的母親。謝孟芬想像,母親一定很怕,不能理解為何被打。想到失智母親說不出的苦楚,她淚流不止。

謝孟芬與父母同住,七十歲的母親去年跌倒,失智加重。此後頻繁跌倒、迷路。謝孟芬八十歲的父親擔下照顧責任,協助老伴如廁、安撫她睡覺,當母親因妄想與鄰居起了衝突,父親甚至想為母親下跪道歉。

母親的雙手印滿深紫色瘀痕。插畫/陳靖宜

原是這樣愛護妻子的丈夫,終於也在日夜照顧之下「爆炸」了。「只要媽媽不聽話,爸爸就用『愛的小手』打媽媽的掌心。」像教訓小孩。從最初輕打,隨情緒累積,下手越來越重。父親在照護壓力下,出現躁鬱傾向。

謝孟芬說,「父親想證明他照顧得來」,但他對失智症缺乏認識,日漸老衰,對失控的母親總是氣急敗壞。

在專家眼中,這就是「照顧創傷」。家庭照顧者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看著心愛的親人性格大變,忘了共同擁有的過去;或者人事不曉地臥床,靠著鼻胃管不知何日才邁向生命終點,這對照顧的家人來說,是重大的心理失落;再加上生理上的考驗,照顧勞務剝奪睡眠、自我修復、紓解的時間。如果沒有任何替手或外來資源介入,照顧者的身心終究會出問題。
照顧殺人-官網圖表_照顧創傷六大來源

謝孟芬曾聘請外籍看護分擔照顧工作,父親卻嫌看護不夠細心,堅持親力親為。謝孟芬說,爸爸認為日照中心沒有「一對一」的照顧,會增加媽媽跌倒的風險,因此不送媽媽到日照中心,「他都不願放手」。

「照顧者的心情很複雜,(對失能家人)又愛又恨,但叫他放手,他不放。」高雄長庚神經內科部癲癇科醫師陳乃菁說:「病人的家屬在照顧過程中得了高血壓、癌症,或者失眠、憂鬱,那都是『照顧創傷』。」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都成了病人。

然而,很少人注意家庭照顧者的「照顧創傷」。長照2.0將服務重心放在失能者身上,照顧者只是「執行者」。陳景寧說,目前照管專員的長照評估量表以「被照顧者的需求」為主,只有少數幾題針對「照顧者感受及需求」因此較難精準判斷家庭照顧者的真實負荷情形,及時介入服務。

即使是專業的照顧服務員,同樣會面臨「照顧創傷」。陳乃菁舉例,日照中心的照服員一人要照顧20位失智長輩,「會易怒、耐心不足。」有照服員失控,向失智長輩大吼:「夠了沒有!」那一瞬間才意識到自己的負荷已過臨界點。解方就是:按下照顧暫停鍵,讓自己休息。

「照顧創傷可能誘發『照顧殺人』。」陳乃菁說,「照顧者需要療癒,」日照中心同理照服員的情緒,鼓勵他休假,同時調整職務,轉為行政工作,「等他找回力量。」但是,家庭照顧者不見得有支持團隊,能夠一起療傷;若人們能看見照顧者的「照顧創傷」,才有機會為預防「照顧殺人」走出第一步。

【照顧殺人】數位專題1:看見照顧殺人 【照顧殺人】數位專題2:解開照顧枷鎖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以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1966長照專線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