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耶魯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分析各國的環境保護成果,每兩年公布一次「環境績效指數」(EPI)評比,今年六月初發布2022年最新報告,台灣世界排名第74,與去年相比退步了34名。
研究團隊以過去10年的排放軌跡為基礎,預測各國2050年的排放量,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國家都還未步上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軌道,甚至有些國家到了2050年,排放量距離「淨零」還相當遙遠,包含美國。
台灣EPI排名74,連兩屆退步
環境績效指數(EPI)由耶魯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執行,自2006年起每兩年公布一次,評估世界各國的環保表現,針對幾個關鍵永續議題,如空氣及水汙染、廢棄物處理、生物多樣性、棲地保護與能源轉型進行評比。
今年研究團隊共評比180個國家,針對三大環境目標(生態系統多樣性、環境衛生、氣候政策),分40個績效指標進行評分。台灣在今年評比中排名第74,相比2020年(第40名)與2018年(第23名)呈持續退步。
若細看台灣的三大環境目標得分,台灣在「生態系統多樣性」項目排名第79,「環境衛生」項目排名第40、「氣候政策」項目排名第97;換言之,台灣在溫室氣體控管等氣候政策方面,落後許多國家。
僅丹麥、英國等國,處於淨零軌道上
丹麥設下2030年降低70%碳排的國家目標,提出能履行承諾的具體政策,例如近期提高碳稅,在永續農業方面更是先行者;英國與芬蘭在氣候變遷政策方面表現良好,這幾年實際降低了不少碳排量。
丹麥氣候能源部長Dan Jørgensen表示,丹麥雖然是小國,卻希望帶來巨大改變;丹麥設下有野心的環境目標後,也驅動了科技創新,促成新的解決方案,這也會帶動其他國家的綠色轉型。「雖然丹麥(在永續目標上)走得比較快,但是我們還不滿足,我們需要走得更快。」他說。
美國環保表現落後,排名第43
研究團隊預估,美國、中國、印度與俄羅斯將成為2050年的四大排放國家,根據目前的政策軌跡數據推估,到時將有過半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這四國。
美國今年排名第43,落後大多數的西方富裕國家,反映了2016年至2020年川普政府在環保政策的退步,例如有將近100條環保法規遭廢止或削弱、退出巴黎協定,以及放寬汽車燃油效率標準等。此外,美國對於如何因應環境挑戰仍有意見分歧,導致政府在氣候變遷等關鍵議題上沒有行動,也是低分的原因。
排名最低的國家主要包含處於內亂中,或者正面臨其他危機的國家,例如緬甸、海地;或者是仍以經濟發展為優先目標的發展中國家,例如溫室氣體排放仍持續增加的印度、中國與俄羅斯等。
空汙、漁業與循環經濟,各國仍待改善
但是有許多國家的居民仍在呼吸著不乾淨的空氣,全球每年有超過800萬人因暴露於空氣汙染物而早逝,尤其是印度、尼泊爾與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國家;此外,世界各國的永續漁業發展仍持續退步。
研究團隊也特別指出,Covid-19疫情增加了各國邁向永續的難度。
雖然疫情初期因封城及經濟活動減少,意外帶來空氣品質與排放量的改善,但這些成果是以人類健康與經濟發展為代價,而且許多國家目前的空氣汙染、碳排情況已回升至疫情前的水準。疫情使人們戴上口罩,並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產生了更多塑膠垃圾,反而讓各國更難落實循環經濟。
撰寫EPI報告的學者、哥倫比亞大學資深研究者Alex de Sherbinin指出,執政者的治理方式與政策承諾,以及在環境領域有目標的投資,能讓國家的環保表現更好。因此,執政者、投資人將在各國推動永續發展的路上,持續扮演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