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各種看見 國際新知 瑞典劉先生專欄
瑞典劉先生專欄:高社福卻愛獨居?瑞典人「團結又獨立」的民族性
  • 標準
  • sdg
  • sdg

瑞典劉先生專欄:高社福卻愛獨居?瑞典人「團結又獨立」的民族性

2022-06-29 瑞典劉先生

2014年時,瑞典與美國的電視網聯手打造了一部電視喜劇「Welcome to Sweden」,講述一位典型美國男子Bruce為愛移居到瑞典的故事,當中描繪的各種文化衝突,皆讓身為移民的我頗有共鳴。

在某集內,Bruce與瑞典女友Emma離開居住的公寓,恰巧在樓梯間碰到鄰居。Bruce便興奮地用那套「美式熱情」向鄰居打招呼、問候對方好不好,而鄰居卻像是活生生碰到鬼了一般地,加快腳步遠離現場。Emma於是語重心長地向Bruce表示:「在瑞典,我們不和陌生人打招呼,鄰居也是。」

劇情多少有誇大的成分在,卻巧妙地點出了瑞典許多令人不解的民族性——悲天憫人卻又害羞內向、團結一致卻又獨立自主。

雖然擁有多項傲人成就與世界第一,BBC卻評選瑞典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國家」。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數據,瑞典接近一半的家戶是獨居戶,在歐盟國家中比例最高;而且瑞典的離婚率達到44%。

矛盾的是,瑞典卻也有著如IKEA這樣的全球家居龍頭、世界最長的育嬰假、以及較短的工作時數和強調「工作生活平衡」的哲學。難道我們理解錯誤了嗎?

自然條件造就「團結又獨立」民族性

瑞典劉先生專欄:經典的瑞典「lagom」要追求一種「剛剛好,就是最好」的平等自律原則,也要有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的慷慨博愛。圖/MotionElements

在遠古時代,瑞典不是個富裕的地方,極寒的天氣不利於文明發展,維京海盜當時被歐洲南方貴族視為蠻族。

身處在汪洋大海中的船隻上,維京人求生存的不二法則便是團結合作,畢竟在同舟共濟又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家共享相同的命運;每一個人都同樣地重要、每一個人都要有能獨立貢獻的能力,形成了一種「既團結、又獨立」的現象。大家在照顧自己的同時,也時刻設身處地、關心其他人的狀況。

譬如一群人在船上圍成一圈,一人傳一人,共享一壺酒。你此刻喝得太多,就有可能導致下一個人沒酒喝。經典的瑞典「lagom」哲學便由此誕生,要追求一種「剛剛好,就是最好」的平等自律原則,也要有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的慷慨博愛。瑞典民族性裡團結一致、悲天憫人的性格大致上由此而來。

而另一個影響瑞典乃至於斯堪地納維亞半島至深的哲學是洋特法則(Jantelagen),是一種集體主義概念,闡述在一個團體裡,沒有人比其他人更好、更優秀。

由於沒有人比其他人更重要,瑞典人不喜歡麻煩人家、不喜歡炫耀自己、且強調獨立自主的民族性,習慣自己動手研究並解決問題。

尊重彼此隱私,不隨意打擾

而這樣堅韌、獨立自強、替人著想的生命情調,難免有著它冷酷又僵直的一面。我們已經習慣東亞文化圈裡濃厚的「團結又依賴」民族性,以及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但在瑞典生活,思考方向必須要轉個很大的彎。

譬如傳統上瑞典人在離開公寓大門前,習慣透過門上的貓眼觀察是否有鄰居在樓道上,避免正面接觸。在其他文化裡,人們可能會在意的是「好久沒和鄰居打招呼,很沒禮貌」這件事;但在瑞典的民族性驅使之下,需要考慮的卻是「打擾鄰居很失禮」的狀況。瑞典人為了給雙方更多隱私,會在門內靜靜等待鄰居離開之後,才出門。

聽過另一個打趣的說法是,若你樓下住著一位獨居很久的人,你要想的並不是「他獨居好久了,一定很孤單」這件事,而是要考慮「他獨居這麼久了,一定很不想被人打擾」的觀點。

完善社福制度,也是民族性的體現

瑞典劉先生專欄:慷慨的退休金計畫和瑞典政府出資的養老之家,讓人民就算隻身一人也能安享晚年。圖/MotionElements

對比南歐或東亞國家的緊密人際關係網,瑞典人的個性獨立而自強,很大的原因還是來自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

瑞典有著源久流長的社會民主主義背景,即所謂「從搖籃到墳墓」的概念,政府的照顧深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創建了完善的社會安全網,接住所有人。

從幼稚園到博士都免費的教育制度,搭配上可負擔的就學貸款,讓青少年普遍能在成年後便脫離父母獨自生活。進入職場後,完善保障勞方的法律以及失業後能領八成薪的制度,讓公民在就業與經濟上有所保障。而組建家庭後,瑞典也給予全世界最長的480天帶薪育嬰假,讓人民能兼顧家庭與職業。

慷慨的退休金計畫和瑞典政府出資的養老之家,讓人民就算隻身一人也能安享晚年。這一切的一切,讓瑞典人能獨立自主地走過人生各個階段,也是同舟共濟的人民付出高額稅金,所換來的安全感。

兩人關係裡,結婚只是一種選擇

自然環境造就出了同舟共濟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又影響了長遠的國家政策發展,回過頭來更加鞏固地深入了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包含對感情的看法。

在瑞典與部分歐洲國家,除了婚姻關係之外,你也可以是「Sambo」——字面上翻譯就是住在一起的人,也就是「同居關係」,同性異性皆適用。Sambo是有法律效力的一種結合模式,但不用承擔婚姻的傳統意義,畢竟婚姻經常具有宗教色彩,而在信教率極低的瑞典,許多人不願實踐。

在愛情裡,有了同居關係的保障,婚姻單純地變成了一種選擇;相較對於那張結婚證書的期盼,對同居者而言,面對每日柴米油鹽的那份實際感來得更充實。

在瑞典文化中,這種注重實用性的精神,都更加凸顯瑞典人的理性與獨立。兩個人共同生活,不是為了依賴對方,而是在兩個獨立個體間建造一個屬於彼此的共同未來;若哪天其中一方要離開,那個共同未來或許沒了,兩個體卻又能再次獨立運作,用一種極度理性的方式去看待相愛兩人的關係。

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瑞典有著高達44%的離婚率,畢竟若結婚只是一種選擇,離婚便也只是解除契約關係的一種選擇。

獨居生活的美麗與哀愁

瑞典劉先生專欄:老年人的獨居也是相當常見,經常可看見他們在超市裡步履蹣跚地購物。圖/MotionElements

在瑞典,尤其是首都斯德哥爾摩,有半數的人口是獨居。包含我自己以及我許多的本國或外國朋友皆是如此,在城市裡獨立地自我運行著。

老年人的獨居也是相當常見,他們可能是單身,也可能已喪偶,但就和你我他一樣,在這座城裡獨立地過著人生,經常可看見他們在超市裡步履蹣跚地購物。在東亞文化的眼光裡,他們的背影看來孤獨;但在瑞典式的社會架構裡,他們既獨立又自由。

然而獨居的生活方式並不是適合所有人,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看你願意拿什麼去換什麼。雖然獨立自主在瑞典被視為是成功的一種象徵,但若有問題發生時,政府的效率或照顧範圍不彰,卻又無人可求助時,瑞典很有可能成為了最孤獨的地方。

畢竟生活不會隨時都像IKEA的廣告型錄般地溫暖又和樂;人生的問題也不會像家具的組裝手冊一樣只有簡單幾個步驟。在瑞典生活,要有著很堅毅的、就算在暴風雪中也能獨自前行的心靈,才能享受到這份「一起孤獨」的自由與充實。

瑞典劉先生簽名檔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