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危機 都市氣候難民
極端高溫仍送餐,外送員受熱傷害而不自覺
  • 標準
  • sdg
  • sdg
  • sdg

極端高溫仍送餐,外送員受熱傷害而不自覺

2022-10-24 記者/許詩愷

蘇柏豪從事外送業六年了,去年全台均溫比十年前高出0.7度,台北市也屢破瞬間高溫紀錄,剛好和他騎機車謀生的日子重疊。「以前36度勉強繼續送,今年動不動體感38度,送完一張訂單就熱到沒力氣,真的很辛苦」,蘇柏豪的身體成了氣溫測站,但外送平台從未提供熱傷害衛教,他只得土法煉鋼,把防疫用酒精當成散熱噴霧。

外送工作不如外界想像中彈性,午餐時段天氣炎熱、晚餐時交通擁擠又危險,蘇柏豪說,一天能賺一千多塊就得偷笑;至於媒體常報導外送員月收破十萬,他感嘆:「那是用命換來的。」

車禍之外,外送工作還有常被忽略的高溫風險,蘇柏豪平均一天得喝四到六公升水,「蒸發速度比我們喝進去的速度還快」。由於店家常要求進門前必須噴酒精,他便把薄荷精油加進酒精瓶,又香又涼、順便防疫。若天氣太熱,蘇柏豪還會直接對著脖子、手臂噴一噴,「涼感大概能維持半小時,但我也不知道這會不會傷皮膚。」

每年夏天第一輪先曬傷,第二輪就不怕了,這是蘇柏豪對豔陽的心得。他自嘲「比較不怕熱」,即使雙手佈滿曬痕,黑、青、紅不規則排列,皮膚因受傷浮現不自然的顏色,他也笑說,這沒關係。

從事外送工作六年的蘇柏豪,每年夏天在烈陽曝曬下長時間出勤外送,他的雙手佈滿深色的曬痕與脫皮。記者陳靖宜/攝影

但2022年台北體感溫度曾高達42度,蘇柏豪發現,「這是我最常中暑的一年」。過去他住在公寓頂加的鐵皮套房裡,沒有冷氣,夏天就開工業用的大型電風扇,直到今年,「快受不了,趕快想辦法搬去一間正常點的房子。」

蘇柏豪形容,外送員整天騎車趕時間,常常生病也不自覺。某天他覺得好熱、好悶、頭很痛,躺在那間沒有冷氣的小套房裡掙扎,還擔心是不是確診了,「去看醫生才知道這是中暑」,但生活還是得過,只能休息後繼續上路。

防疫期間經常需要消毒手部,蘇柏豪自己徒法煉鋼發明「薄荷混酒精」的偏方,噴在皮膚上既防疫又消暑。記者陳靖宜/攝影

蘇柏豪說,外送員和外送平台常因為勞動契約訴諸法院,勞動部目前以「個案」認定雙方屬於雇傭關係,平台方則主張外送員只是「承攬」制的外包員工。承攬制意指,員工並非勞工,不適用《勞動基準法》保障,雇主也不必為他負擔勞健保。

以最常見的交通、消費糾紛來看,目前平台僅向外送員提供「風險告知書」。蘇柏豪看來,那只是一張「免責聲明」,象徵大於實際意義,若真的發生意外,平台方依然可主張「外送員不算我們的正式員工,我們也盡了告知義務」。

至於高溫傷害,更未被納入其中。蘇柏豪強調,平台方沒有提供任何衛教或裝備,讓外送員了解「什麼是健康的防曬、降溫方法?」太多人像他一樣,發明「薄荷混酒精」等偏方,或期待店家冷氣強一點,願意讓外送員進店避暑。

外送員整天騎車趕時間,常常生病也不自覺,「高溫傷害」更是容易被忽略的職業風險之一。記者陳靖宜/攝影

蘇柏豪認為,平台必須提供高溫警示「幾度以上不建議出勤」,若無法幫外送員預防熱傷害,至少也得加碼高溫津貼。蘇柏豪說,從前只有少數職業面對高溫職災,如今制度跟不上氣候變化,外送員正親身體驗,他擔心,未來更多勞工將同受其害。

極端氣候下,人類還有選擇嗎? 前進COP27——聯合國氣候峰會全系列報導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