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台灣碳淨零學院 倡議&行動
減碳基礎遠落歐美 淨零減碳大會提50解方助台企迎戰
  • 標準
  • sdg
  • sdg
  • sdg

減碳基礎遠落歐美 淨零減碳大會提50解方助台企迎戰

2022-10-22 願景工程

聯合國氣候峰會即將起跑,各國正準備交出今年成績單,企業界也引頸關注。今台灣碳淨零學院、願景工程基金會共同舉辦首屆「全國淨零減碳大會」,由產、官、學專家提出專屬台灣的50項淨零解方,並邀請多個國際碳權組織、經貿組織代表參與。

本活動分為減碳論壇、媒合會議兩階段,參與企業必須事前提交碳排放數據、未來目標,主席團再以此分組,安排情況相似的企業交流,並商討合作可能性。台灣碳淨零學院創辦人呂學海說,「人類花了180年讓地球升溫,如今要用20年減少碳排,時間非常緊迫」,他將和各企業帶著50項解方發起「全台減碳巡迴」,號召地方政府響應,也為社區、校園提供經驗。

碳交易與碳盤查 台灣遠落後大國

上午論壇聚焦「碳交易」及「減碳策略」主題,其中兩位講者,新加坡碳權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CIX)負責人蘇珍玲、國際自由碳權認證組織(Verra)執行長David Antonioli皆是首次參與台灣活動。CIX更在今年Q2吸引奇美實業加入,購買一萬噸來自柬埔寨、祕魯森林保育專案的碳權,成台企首例。

淨零大會B

蘇珍玲表示,建立「有誠信的制度與買方、賣方供應鏈」是實踐碳交易的基礎,因此CIX既是碳權交易所,也是供企業投資「氣候行動」計畫的平台,盼在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東南亞發展出「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CIX由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星展銀行等單位合資設立,屬私人交易所;台灣卻遲遲未見本土碳交易所成形,環保署也主張碳權「不是金融商品」,這讓國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非常憂心。

李堅明表示,國際將碳交易視為串聯不同產業,滾動永續項目投資,以成本督促企業「減碳」的管道之一。他認為,碳排戶依總量管制「繳碳費」無助於積極減碳。李堅明說,台灣企業為因應出口衝擊,正積極佈局國際碳市場,這些交易應留在本土,「當企業跑得快,其實可為政府的減碳目標解套」

淨零大會C

國際認證組織DNV前副總裁徐帥軍也提醒,台灣的碳盤查認證以國際標準組織(ISO)制訂的14064-1標準為主;但美國、英國等則以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提出的另一種認證標準「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為主流。徐帥軍說,兩者對「範疇三」間接碳排放的計算準則不同,常在商業交流時造成誤差,「只懂ISO,不懂GHG的話,台灣企業就如同活在孤島中」

談永續減碳前 更需要社會創新與多元夥伴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郭瓊瑩日前赴荷蘭國際園藝博覽會取經,發現當地「花博」既展示美麗花卉,更重視農業如何為永續施力。她看見生長過程省水的改良番茄品種、工廠熱氣與農業溫室結合的調節系統,甚至有為失智症患者設計的健康住宅與花園,讓她不禁感嘆:「我們的民眾、政府都缺乏警覺心和想像力。」

淨零大會D

郭瓊瑩舉例,台灣擁有豐富的自然碳匯資源,但國土計畫仍停留在保育、開發層面,從未詳細盤點碳匯、固碳的可能性,「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早就在做這件事!」郭瓊瑩認為,台灣人對永續的思考侷限在「我要減多少碳,買多少碳匯才能符合管制?」,遠遠落後國際腳步。

願景工程基金會執行長羅國俊則將永續分為社會、環境兩層面。社會永續需由個人、個別公司的「獨好變共好」。環境永續從改變觀念做起,人類應從地球資源的「使用者變成借用者」。

「氣候危機是超越商業競爭的大事」,羅國俊期盼,淨零減碳大會等活動應成為社會推手,促成跨產業、跨領域交流,讓社會溝通「得到創新」,也讓更多好事「變成好故事」,進而影響尚未起步的民眾。他說,「為什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最後一項是多元夥伴關係?因為永續並非單一領域的責任,也不可能由單一組織完成。」

淨零大會D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