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自己五歲的時候在幹嘛嗎?
對多數人來說,雖然已經淡忘五歲的記憶,但當時的生活應該不出吃、睡、玩。不過,在台灣,有孩子五歲就開始分擔家務、替行動不便的父親擦背;也有孩子從七歲開始,替癱瘓的母親更換尿布。
他們是一群提早照顧生病家人的「年輕照顧者」。
上個月,願景推出專題報導「看見年輕照顧者」,探討這群孩子們碰到的長照困境。記者妤靜說,他們都是很體貼人的乖小孩,但因為照顧失去了童年,孩子應該有的玩耍和學習都成為代價。政府頒給「孝行獎」,愈慘的愈能得獎,卻忘了孩子的悲慘是失靈照顧體系的惡果。
在這集願景花生糖裡,妤靜分享自己如何發現年輕照顧者議題,以及在採寫過程中碰到的挑戰,例如:頻頻被拒訪怎麼辦?和未成年的受訪者互動,有哪些眉角要注意?
在專題刊出後,有人批評報導貶低「孝順」的意義,也有人指責受訪者的母親,逕自把長照責任丟給孩子。對於這些評論,大家又有什麼看法呢?
⏳時間軸:
- 01:00 願景花生糖新夥伴跟大家打招呼
- 05:00 年輕照顧者議題超冷門,怎麼進入記者選題雷達網?
- 08:46 政治不正確提問:孝行獎有獎金,不好嗎?
- 10:05 長照背後的「乖」小孩和「壞」小孩
- 14:16 受訪的年輕照顧者大多未成年,採訪要注意哪些事?
- 19:27 從國外案例,思考年輕照顧者困境解方
- 21:54 用「孝道綁架」討論長照困境,不是要拋棄家中需要照顧的人
- 25:58 怎麼辨識年輕照顧者?突然想起那個「家裡有事」的朋友
- 29:45 年輕照顧者好辛苦,「那你媽媽呢?」
- 33:11 如果我是年輕照顧者,該怎麼尋求協助?
- 34:35 如果班上有年輕照顧者,老師該做什麼?
- 36:41 約訪不容易,記者怎麼辦?
—
主持|邱怡瑄
來賓|願景工程記者周妤靜
製作|邱怡瑄
節目主圖|插畫/早日
🎧 更多收聽平台:
頻道介紹:
為改變發聲,也讓改變發生,歡迎大家來一顆願景花生糖。
這裡是《願景工程基金會》製作的Podcast頻道。我們是一個報導公共議題,追蹤環境永續、人權與性/別,既關注高齡台灣,更不忘青年觀點的非營利媒體。
在疫情之下,我們探訪確診者家屬與殯葬業者。綜觀全台老化現象,我們走入長者家庭,看見照顧者的生與死。這些嚴肅故事,都將用聲音送進您的耳中。不只報導,願景工程也長期舉辦實體活動。透過講座、工作坊、實地導覽,帶領讀者親身體驗暖化中的土地、改善偏鄉交通、推動友善農業。
我們是記者、是編輯、是企劃,更是一群倡議者。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與Podcast節目,歡迎上願景工程Facebook粉絲頁、Instagram訂閱、分享、留言,也歡迎小額捐款(查看如何捐款),支持我們繼續為重要議題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