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餐桌上的碳排】食在永續,選購低碳農產品
  • 標準
  • sdg
  • sdg

【餐桌上的碳排】食在永續,選購低碳農產品

2023-06-14 記者/孫文臨;製作協助/許詩愷
氣候變遷不僅影響著我們的糧食安全,「低碳飲食」更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身體力行的減碳方式。隨著愈來愈多消費者開始重視餐桌上的碳排,進而帶動許多餐廳開發更豐富美味的低碳料理,也鼓勵農民加速落實低碳農業。

當科技業仍為減碳製程傷腦筋,淨零風潮已風起雲湧。「綠色餐飲指南」創辦人黃俊誠見過這樣的場景:某家科技大廠招待外賓時,為了讓對方看見減碳決心,連參訪禮品也力求永續認證,於是原本已合作多年的知名糕餅鋪因為尚未對產品進行碳盤查,科技大廠斷然停止下單,「糕餅業者瞬間損失上百萬」。黃俊誠說,這並非個案。

黃俊誠表示,目前金管會、外商都緊盯台灣企業的CSR報告,台廠不只要守護企業名聲,已實際影響到營收,「但在進行責任採購時,飲食經常是被忽略的環節」,黃俊誠說。

「綠色餐飲指南」創辦人黃俊誠。攝影/蔡宗儒

綠色餐飲指南的主要任務,便是整合有意願採購有機、低碳食品的單位,他們和多個有機認證機構與農戶合作,替「綠色餐廳」串起供應鏈,再逐步吸引有CSR需求的企業,或希望發展USR項目的學校加入。

「綠色餐飲指南」提供消費者飲食減碳路徑

黃俊誠說,宏國德霖科技大學一位廚藝系教師,在學校開設綠色餐飲課程,學生上課實習使用的食材都來自有機農場。另一個案例是知名遊戲公司「遊戲橘子」有名員工力行減塑,特地蒐集員工餐廳中的一次性餐具,告訴主管「這都是我們公司製造的垃圾」,竟推動了公司內部的員工餐減碳、開始吃有機。

綠色餐飲是否成本一定更高?黃俊誠舉例,友達光電的員工餐廳每天供應兩萬份餐點,原先承辦人員以為選用有機食材會讓支出大增;但綠色供應鏈是直接向農民簽訂契作合約、也繞過傳統中盤商抬價,「不必怕菜價波動或剝削,最後預算只比過往多出約5%」。

不過黃俊誠也說,對尚未意識到淨零轉型重要性的連鎖餐廳、賣場而言,要推動綠餐仍然困難重重。他期望以「打群架」的方式,結合餐廳與農民,證實大量採購有機、低碳飲食可行性,最後創造消費者、供應商、生產者三贏,更為環境盡力。

宜蘭行健有機合作社推動有機農法多年,合作社窗外掛上響應綠色餐飲指南的「綠食宣言」掛布,倡議友善環境的農業。攝影/陳靖宜

校園營養午餐結合食農教育 低碳飲食從小扎根

走出商界,農委會去年修訂的《食農教育法》,也正在影響著全台每天百萬位學童的營養午餐料理,該法第一條便將「環境永續發展」列為立法重點。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認為,飲食轉型必須「擴大支持公共採購,也要致力於短程供應鏈,促進生產端與消費地的聯繫」。

何謂促進生產與消費的聯繫?主婦聯盟主任張玉鈴舉例,高雄市美濃龍肚國小在校園旁的農地種植稻米,甚至列為寒假前的最後一項功課,「翻個牆就是自己的午餐」。

龍肚國小的案例由教師、農民,美濃農會與社區發展組織-美濃愛鄉協進會推動,大幅降低食材的輸送成本和碳排放。張玉鈴說,當孩童知道食材由哪來,會更願意珍惜飯菜,既提升在地認同感,當農民知道作物會送給家鄉的孩童吃,照顧起來也更細心。

高雄美濃龍肚國小推動食農教育,全校師生每年都親手插秧、割稻,營養午餐吃的白米就是自己親手栽種的作物。圖/龍肚國小提供(聯合報系資料庫)

但台灣農地分布不均,各縣市政府補助營養午餐的價格也不同,龍肚國小模式很難在全台複製。

張玉鈴表示,從食安到永續,農委會推動食農教育的腳步雖不斷更新,仍十分仰賴民間的自發作為。她說,政府的食農政策過往多是回應「當下災害」,如今必須為氣候調適提早布局。「不只要國產,更要在地,並且因地制宜」,她認為,台灣面對氣候變遷與糧食自給率過低雙重挑戰,得靠低碳永續農業解決。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