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九屆氣候峰會今年在亞塞拜然登場。這個位於西亞與東歐交界的國家,在上一個世紀中,長年被蘇聯統治,直到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亞塞拜然方獨立建國。在歷史洗禮下,該國與俄國關係交好,在地理位置上,近年來也成為中國大陸鎖定的焦點之一。
陸方自二○一五年加大對亞塞拜然的投資力道,並在二○二二年俄烏戰爭全面爆發後,更加重視對南高加索的經營,希望另闢蹊徑,打開第二條通往歐洲的貿易路線。
今年七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亞塞拜然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於第廿四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中會面,強調兩國關係從雙邊合作關係升級為戰略合作夥伴,足見兩國關係之密切。
亞塞拜然今年作為COP 29主辦國,其親中立場,讓台灣顯得格外尷尬,在申請簽證上也變得困難重重。不知是否帶來影響,台灣官方單位此次幾乎全數缺席今年峰會,去年COP28上熱鬧非凡的國內跨黨派立委團,今年也不見蹤影。
峰會開幕日前夕,聯合報採訪團隊抓緊腳步,前進亞塞拜然。比起往年設定崇高的減碳目標,今年峰會討論內容更為務實,更重調適,也將更仔細討論攸關資金的氣候融資。
另一方面,全球減碳的努力顯然不甚樂觀,甚至有一說,認為全球年平均氣溫即將超越一點五度C,恐要突破二○五○淨零排放的防線。有此前提,COP 29更不能只是減碳倡議者的嘉年華會。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完整內容全收錄於【前進COP29|團結一致,共創綠色世界】報導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