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揮動關稅大刀,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但永續投資專家表示,從氣候角度來看,關稅政策可能帶來正面影響,至少短期內是如此。全球經濟和貿易放緩,將減少碳排放量,而較短的供應鏈及對企業韌性的更多關注,也可能在長遠上發揮支持作用。
不過,一項新研究發現,2000年至2020年間北極冰川消融,已導致2,500公里海岸線和35個「新」島嶼的露出,這些區域因為失去原先冰川對地形的穩定作用,更容易發生山崩與海嘯,對蜂擁而至的遊客、沿海的當地社區和經濟活動構成潛在的風險。
印度中央邦的最大城市印多爾(Indore),曾經滿佈發出惡臭的垃圾堆,但經過大規模的清理活動後,現在幾乎一塵不染,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夏天一年比一年熱,城市熱島效應更讓人難耐,自家改裝冷屋頂、綠屋頂或太陽能屋頂,哪種屋頂最能抵擋城市的炎熱,且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
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可能有助全球永續發展?
【Responsible Investors】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一百多個國家祭出「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可能影響尚不清楚。永續投資專家希恩(Karine Hirn)指出,川普政府仍可能願意針對關稅達成「協議」,更令人擔憂的是其對ESG、DEI(多元、平等、共融)與氣候行動的攻擊。
另一位永續投資專家皮爾斯(Jens Peers)表示,從氣候角度來看,關稅政策可能帶來正面影響,至少短期內是如此,「全球經濟和貿易放緩,將導致碳排放量降低,而較短的供應鏈及對企業韌性的更多關注,也可能在長遠上發揮支持作用」。
皮爾斯認為,許多永續投資主題「可能有相對於其他行業或主題更好的表現機會,因為它們通常更具彈性,而且對品質有更多要求」。例如許多再生能源、公用事業及製藥公司的表現都很出色。
(原文:In the Loop: Tariffs and ESG, talking Omnibus and a winning streak)
美國溫室氣體減量基金凍結,清潔能源轉型受阻
【Inside Climate News】今年2月中旬,美國環保署(EPA)凍結了2022年《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設立的270億美元「溫室氣體減量基金」,該基金無法向全國各地的非營利組織和企業發放資金,影響了清潔能源項目的推進。
該基金原本設計為「綠色銀行」(Green Bank)計畫的一部分,旨在利用政府資金吸引私人投資,促使低收入家庭和企業採用再生能源及提升能源效率。此舉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也能節省能源開支,尤其對貧困社區的幫助至關重要。
許多企業和非營利組織都受到影響,像是位於印第安納州的非營利組織「恩典之橋」(Bridge of Grace),規劃利用這筆資金進行老屋翻新,以及改善能源效率。儘管這些計畫陷入停滯,但支持者仍對其未來充滿希望,並期待法院的裁決能為該計畫帶來正義。
(原文:How We Got a Green Bank, How Trump Is Trying to Kill It and Who Gets Hurt)
北極冰川正在消融,新海岸線易發生山崩和海嘯
【Euronews】一項新研究發現,2000年至2020年間北極冰川消融,已導致2,500公里海岸線和35個「新」島嶼的露出。很多遊客蜂擁前往沿海冰川地區,希望親眼看見美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但不穩定的新海岸線成了潛在的風險。
該研究報告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科學家研究了這20年間格陵蘭島、阿拉斯加、加拿大和俄羅斯北極地區、冰島、斯瓦巴群島等地1,700多個冰帽的衛星圖像,他們的分析顯示,85%的冰川消融,平均每年露出123公里的新海岸線,且大部分新海岸線出現在格陵蘭島。
研究人員警告:「海洋冰川的消融,不僅會改變地貌,同時還會對沿海的當地社區和經濟活動構成間接風險。」新露出的海岸線屬於冰川消退後的環境,失去原先冰川對地形的穩定作用,這些區域通常會變得不穩定,更容易發生山崩,從而引發危險的海嘯。
(原文:The Arctic’s glaciers are retreating, exposing new coastlines that could trigger tsunamis)
人們會停下車來撿垃圾?印度最乾淨城市寫奇蹟
【衛報】印度中央邦的最大城市印多爾(Indore),曾經滿佈發出惡臭的垃圾堆,但經過大規模的清理活動後,現在幾乎一塵不染,甚至還連續八年榮獲全國最乾淨城市獎。
這項轉變涉及到公共生活的眾多層面,包括:垃圾的移除和處理方式、約850名清潔工的大軍,以及大街小巷內數千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所有的家庭垃圾都被分類為濕垃圾、電子垃圾、塑膠垃圾、非塑膠垃圾、生物醫療垃圾和危險垃圾,而這些廢棄物會被轉化為燃料和堆肥,再做進一步利用。
一位當地的加油站老闆表示,居民已經把清潔當作個人的責任,「我見過有人攔下亂丟垃圾的人,還有司機看到街上的垃圾就停下車來清理,這已經成為一種激勵每個人的使命」。
(原文:‘I’ve seen people stop their cars to pick up litter’: how one city cleaned up its streets)
吹冷氣不如裝「冷屋頂」,有效降低城市熱島效應
【環境資訊中心】夏天一年比一年熱,城市熱島效應更讓人難耐,空調愈開愈多、耗能增加,室外溫度也跟著升高,形成惡性循環。許多政府開始大力推廣冷屋頂、綠屋頂或太陽能屋頂等,以降低城市熱島效應。
根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去年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發佈的研究報告,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等選項中,塗滿白色或反光塗層的冷屋頂(美國能源部的定義是「比標準屋頂反射更多陽光、吸收更少熱量的屋頂」),最能抵擋城市的炎熱,在經濟考量上也是最實惠的選擇。
不過,綠屋頂在生態上仍有無可取代的優勢,植物覆蓋能減少雨水徑流、淨化空氣、創造微型生物聚落,充滿綠意的屋頂花園更兼具景觀與休憩功能;太陽能板雖不算是一種「屋頂」材料,但能提供電力、抵銷能源費用,對房屋的能源效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