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神隊友

製傘一條路 家鄉的老屋又燈亮了(下)

文/願景工程 李昱萱、圖/願景工程 陳靖宜

周董近年積極投入社區發展,引入課程資源照顧地方長輩健康,同時也以傘業活絡社區,期盼青年回流生根。攝影/陳靖宜
周董近年積極投入社區發展,引入課程資源照顧地方長輩健康,同時也以傘業活絡社區,期盼青年回流生根。攝影/陳靖宜

「家鄉老屋的燈又亮了!」得從台灣加工出口的黃金年代說起,富雨洋傘的工廠就在彰化縣秀水鄉番花路,彰化縣秀水鄉番花路曾經是「製傘一條路」,當時,全世界每四十多個人就有一個人拿的是台灣製的雨傘,番花路上家家戶戶卯足全力、挑燈夜戰仍趕不及大批訂單。熠熠光輝的製傘盛況成為歷史中輝煌的一頁,當年的雨傘戰士們身體記憶仍不被忘懷,如今九十多歲的老奶奶仍能俐落穿針引線,如具備韻律節奏般,「我們這裡呀,有時候夫妻吵架,就會透過縫傘發洩情緒,透過一針一線的節奏,讓彼此冷靜一下。」周淑秋笑著分享。

社區媽媽們各個臥虎藏龍,拿在手上的針線如指揮棒,一針一線有節奏地縫傘。攝影/陳靖宜
社區媽媽們各個臥虎藏龍,拿在手上的針線如指揮棒,一針一線有節奏地縫傘。攝影/陳靖宜

在工廠早已外移的年代,富雨選擇留下台灣的工廠,並賦予更多意義,走進富雨的工廠,幾位社區媽媽神情專注地將傘布與傘骨接合,有個孩子坐在旁邊靜靜地看著母親工作,周董招呼道:「我們這個小姐做一把傘只要一小時,速度很快!你們要拍她縫傘要快,她等等中午就要先下班。」女員工對於周董的力薦露出靦腆的笑容,周淑秋清楚每位員工的家庭狀況,大部分的她們,都是身兼多職的婦女。有人得定期帶婆婆回診看病、也有人中午必須回家煮飯,依照個人的需求,彈性安排工作時數,能賺錢貼補家用,也不冰藏社區媽媽們堅強的手作實力。

在富雨洋傘工作的社區媽媽,可隨個人情況彈性排班,不必為了家庭就全然放棄工作。攝影/陳靖宜
在富雨洋傘工作的社區媽媽,可隨個人情況彈性排班,不必為了家庭就全然放棄工作。攝影/陳靖宜

在周董身旁有一位得力助手梁欣喻,綽號可樂的她是彰化在地人,在富雨工作已邁入第八年,仍藏不住她都會時尚的俏皮,穿梭在店面和工廠十分亮眼,和其他姊姊同事們有說有笑、充滿默契。八年來,她始終不覺得這份工作無聊,從剛開始的業務助理、美術編輯、行銷企畫,到外地開課教製傘也難不倒她,如今因周董力推環境教育結合地方創生,她更考到環境教育專員的認證,青年回鄉的她,期待之後能協助社區的生態旅遊,她細數:「番花路上開了咖啡店,附近有機農場的番茄甚至可以買到市面上最高的價錢,後面的牧場也因為人潮回流,設施更完善。」看著愈來愈多年齡相仿的同輩回到彰化,她看見了一個地方變得愈來愈好的可能性。

可樂在富雨工作八年,最近考取了環境教育專員認證,未來可望成為規畫社區遊程的一大助力。攝影/陳靖宜
可樂在富雨工作八年,最近考取了環境教育專員認證,未來可望成為規畫社區遊程的一大助力。攝影/陳靖宜

一談到社區,周淑秋語氣飛揚、眼神閃著光芒,周董和林董將自家古厝作為社區據點,還向水保局申請師資,邀集專家來在社區的農地栽植作物,農地裡有劍南菜、花椰菜、牛番茄,種類豐富,社區媽媽可以在此摘取、在古厝的廚房裡料理,午餐幾乎可以自給自足。對外發展部分,周董熱衷於地方創生,積極串連附近商家開發老少咸宜的遊程,設計重視體驗的遊程,加上社區居民自帶的熱情好客性格,期盼形塑獨一無二的旅遊體驗,讓每個前來的遊客都像回到老家般親切、放鬆。

周董帶我們去看她口中的「願景」:結實纍纍的果園,這些都是她極力爭取政府資源促成的社區風景。攝影/陳靖宜
周董帶我們去看她口中的「願景」:結實纍纍的果園,這些都是她極力爭取政府資源促成的社區風景。攝影/陳靖宜

富雨洋傘門口用了多把五彩繽紛的傘裝飾,為生硬的大馬路點綴上了活力,周淑秋大膽夢想、集眾人之力實踐夢想,為深愛的地方注入活水,盼有朝一日能一盞盞地點亮家鄉老屋的燈。

富雨洋傘店門口用各式特色雨傘作為布置,成為番花路上搶眼的一隅。攝影/陳靖宜
富雨洋傘店門口用各式特色雨傘作為布置,成為番花路上搶眼的一隅。攝影/陳靖宜

賣傘的人不怕修傘,富雨洋傘開啟傘業修理潮,請見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