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了然後呢?「傘傘發亮特展」拆解、重現寶特瓶循環再製之旅
每15支回收寶特瓶就可以製成一把循環愛心傘,願景工程、中國信託、中華電信三方今年攜手合作「傘傘發亮」專案,以回收寶特瓶製作成6,000把循環愛心傘,置於全台600家中信分行、中華電門市,並可甲地借乙地還,延續傘傘發亮積累的共好精神,願景工程與中國信託即日起至12月17日在南港中信園區A棟1樓(海壽司旁)舉辦「還沒完,製造所 —傘傘發亮特展」,當神奇的循環經濟變得可視化,就能加深我們每一次對於永續行動的認同感。
閱讀全文【地球神隊友:綠點子發明家1】簡單包裝「棗」我就對了!
「蜜棗」是高經濟價值農產品,常常會透過精美的包裝,作為過年的送禮或來訪大社的伴手禮品。精美包裝禮盒多用鮮豔的印刷與塑膠亮膜封裝,材料在製造過程常汙染環境。因此孩子們利用有限的資源,在多次嘗試下,找到一種極簡的「新」包裝方法!
閱讀全文【地球神隊友:綠點子發明家2】喵星人與咖啡渣的綠色奇遇:循環愛地球的環教實踐
利用日常飲品咖啡剩下的咖啡渣為主角,經過一連串的實驗與測試,試著以最簡易、最環保、最有愛的方式將咖啡渣製成喵星人願意接受的貓砂,藉此解決咖啡渣垃圾問題,讓咖啡廢渣轉型成再利用的環保物品。
閱讀全文【地球神隊友:綠點子發明家3】茭白筍廢棄物的新利用-纖維植物球
南投縣的特產-茭白筍,收割後的茭白筍殼經常被棄置於路旁造成大量的垃圾問題,雖然有茭白筍纖維手工紙及文創等再利用的產品,近來也有加速分解菌及製成生物炭的嘗試,但始終無法達到具經濟規模地處理。因此決定嘗試開發茭白筍殼纖維植物球,解決大量茭白筍殼的垃圾問題。
閱讀全文第 N 次的重啟傘的一生(上)
雨傘末端珠尾鬆脫掉落的那一刻,往往就是與那把傘緣分劃下休止符的時刻,即便傘骨完整、傘布無恙,但少了珠尾而裸露的傘骨,擔心刺了自己、傷及他人,再心愛也只能忍痛送進垃圾桶。這看在富雨洋傘董事長周淑秋的眼裡,直呼太可惜,「修這個東西真的只要幾分鐘,你給我幾分鐘,我現在就修給你看!真的沒有很難!」
閱讀全文製傘一條路 家鄉的老屋又燈亮了(下)
「家鄉老屋的燈又亮了!」得從台灣加工出口的黃金年代說起,富雨洋傘的工廠就在彰化縣秀水鄉番花路,彰化縣秀水鄉番花路曾經是「製傘一條路」,當時,全世界每四十多個人就有一個人拿的是台灣製的雨傘,番花路上家家戶戶卯足全力、挑燈夜戰仍趕不及大批訂單。
閱讀全文電鍋壞了需要維修?小六學生當你的家電醫師(上)
總是有這種時候:家電宣告罷工。若過了保固,就陷入「修」或「丟」的天人交戰。現在不一樣,將罷工的電鍋送到維修社群「小家電維修所」,電鍋科主治醫師幫你修,他:小學六年級的魏晟祐,晟祐個頭不大,神情淡定的抱著大電鍋,放上維修桌後,熟練地拆開電鍋底部,逐一檢查線路,「電鍋壞掉,大部分都是加熱板出問題。」
閱讀全文欠修理?他們讓故事繼續發光發熱(下)
物品,很多時候之所以別具意義,因為那是所愛之人的情感表達,不管是爸爸在除濕機不普及的年代,從國外帶回來送給媽媽的定情禮,亦或是奶奶送給孫女的電子琴,很多時候,情感藉由「物品」傳遞給對方,即便除濕機出了新款、價錢也親民。孫女長大,早已不需要電子琴了,但裡頭的美好回憶,令人不忍割捨,這些充滿故事的家電,往往會被送到小家電維修所。
閱讀全文從生活實踐減碳行動,打造專屬你的永續力!
永續議題當道,環保意識抬頭,為了減緩人類對地球環境所造成的破壞,越來越多人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綠色行動,不再淪為口號,替地球盡一份心力。究竟我們可以從哪裡做起呢?
閱讀全文雲林縣麥寮鄉 興禾自然農場 林紹興
一直思考 40 歲後的人生,該怎麼更有意義的林紹興,長期關注大環境的種種環境議題,發現有機與蔬食,可能是解決環境問題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特別是有機農業,不但可以利益自己,而且可以利益到家人與整個大環境生態。思考數年,毅然決然,從高階主管投入有機農業的學習,展開他的有機人生。
閱讀全文有機茶王的心與願~宜蘭「薪寬茶園」李訓義
數月未下雨的宜蘭,暑氣難消,可是綠保農友李訓義念小學的孩子卻常常叮嚀家裡冷氣不要超過 27 度,這樣才能照顧環境。孩子落實老師叮嚀的環境保護行動,而自己綠保友善耕種的茶園與柚子園同樣也在為環境、生態盡一份心力!
閱讀全文綠保先驅阿石伯後繼有人 保育台北赤蛙再現曙光
當我們在憑弔一位劃時代的人物,感慨他逝去的同時,接班人的出現,往往是令人歡欣鼓舞的結局。這樣的劇情,真真實實的就發生在今天的三芝鄉,農田保育先驅阿石伯的身上。
閱讀全文利他與共好—富有人生哲學的芒果園
種田,雜草是永遠除不完的。你把它當仇敵,一定要除之而後快,只是為自己帶來煩惱。就如同在生活之中,討厭的人,除不掉,又會看到,日日氣急攻心,受害最大的是自己。如果看見他的好,世界就開始改變了!把雜草當朋友,就看到優點了,如保水、抓地、謢生等功能,學習與雜草共處,想辦法讓芒果強大,才能結出有機、䕶生健康的果子。
閱讀全文那些年,我們一起製造的「塑」——談環保實踐與迷思
「氣候變遷」與「碳中和」已然成為這兩年的熱搜關鍵字,但很多台灣人仍以為「氣候變遷」遙遠得很;「碳中和」跟自己無關;甚至,還覺得極端氣候、節能減碳......,那些都是政府或科學家才能解決的事。
閱讀全文當科學遇上萬物有靈 蘭嶼高中教師陳淑貞 在體制內「把傳統的位置還回去」
20年前,一個在畢業前夕踏上蘭嶼的研究生,在這土地上深感自己所學無用,而下定決心在此落地學習,且成了老師。然而,面對原漢的文化衝突,她從一度不知所措,到將科學知識整合進雅美族的傳統智慧,讓曾被視為「迷信」的原民傳統,在學校教育底下獲得翻轉及價值。
閱讀全文建公園、種樹苗、響應「寶特瓶循環愛心傘」 中國信託守護生物多樣性
南港展覽館旁、占地3,600坪的「三重世貿公園」依照四季時序、氣候條件種植了131種蕨類植物,是生態寶庫,也是民眾休憩好去處。這座城市綠洲的推手是總部就在公園旁的中國信託。
閱讀全文從淨灘到寶特瓶循環愛心傘 中華電信無塑行動再升級
一個企業內部發起的無塑行動,可以走到哪裡?中華電信自2021年起啟動「5G無塑 無拘無束」ESG十年計畫,號召員工淨灘、舉辦無塑生活節。今年更跨界合作,與願景工程基金會、中國信託攜手發起「傘傘發亮」專案,善用再生塑料,利用回收寶特瓶再製成6,000支愛心傘,九月起將放置到全台中華電信與中國信託銀行約600個服務據點,鼓勵民眾借用,並分享使用。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