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危機 2050淨零路徑
論壇掃描2》2050綠電占比將超過六成 成功關鍵:穩定、多元
  • 標準
  • sdg
  • sdg
  • sdg

論壇掃描2》2050綠電占比將超過六成 成功關鍵:穩定、多元

2022-04-01 記者/蘇彥誠

國發會30日發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引發各界熱議。台大風險中心今(1)日舉辦「淨零碳排的理想與現實論壇」,願景工程基金會共同倡議,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及公民團體,針對淨零排放路徑圖啟動公眾討論。

(論壇內容豐富,本篇為下半場談話精華,更多精彩報導將陸續刊登於「氣候危機」專區。)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秘書長高茹萍說:「政府畫出的框架,是社會對淨零目標展開對話的開端,肯定還有配套措施等問題需討論。」

林江財:產業最怕沒電!籲政府重視風險

政府規劃,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將超過六成。電電公會淨零排放路徑圖工作小組顧問林江財認為,再生能源對減碳有很大好處,但是並非萬能,因為再生能源有間歇性。

「產業怕的是沒電,如果颱風來三天,電廠故障或太陽能板被吹走,影響很大。」他質問政府:台灣未來的基載電力是什麼?

林江財建議,目前綠電規劃以光電及風力為主,政府應提早思考土地面積是否足夠、若遭遇颱風是否還能確保供電穩定。

「303大停電的影響將近百億元,如果停個兩三次,產業可能就不願來台投資了。」林江財認為,智慧電網、輸配線、升壓站的開發都需要資金,政府必須重視新能源結構衍生的新風險,否則產業出走,「台電有這麼多錢嗎?」

林江財

林江財也指出,正積極發展的儲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技術(CCUS)、氫能,也各有其風險及安全問題,應提前納入思考。例如:台中龍井儲能系統近日失火;碳封存技術複雜度不亞於核能;氫氣易發生爆炸。

高茹萍:政府引導不足,將降低綠能投資意願

針對綠能規劃,高茹萍認為政府較偏重光電及風力發展,對地熱、生質能、海洋能與小水力也應該有清楚目標。

此外,過去幾年綠電開發引起諸多地方抗爭,她建議政府在開發前期先規劃可設置區域,並協助溝通,避免重蹈覆轍。

「以前的台中港是黃沙一片,現在景象不同,已經出現離岸風電的產業鏈。」高茹萍指出,台灣製造業強盛,因此吸引了國外風機業者合作,在亞洲很領先。

但是,在桃園的麗威風場開發案,卻發生業者投入資金後,政府才因飛安疑慮否決。她建議:「政府應該提前引導業者,而非投資下去了才拒絕。」

高茹萍說,蘇格蘭、日本與韓國都正對台灣的風電開發商招手,若政府效能不彰,台灣將錯失發展綠能產業的良機。

蕭代基:收取碳稅,可成為後代的「除碳基金」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認為,路徑圖有一項可肯定之處。

「這次四大目標之一『產業轉型更有競爭力』,這在過去的政府規畫裡從未聽過。」蕭代基說,經濟部過去面對淨零都是負面思考,認為收取碳稅費,產業無法負擔,實際上這是產業轉型的好機會。

他表示,若能持續推動綠能產業鏈的成長,更新產業製程,並且布局前瞻技術,將是龐大商機。

不過蕭代基仍對路徑圖的幾項數據提出質疑。首先,目前電力需求預測年成長率約2%,他指出,這並未考量碳定價機制的影響。此外,森林碳匯吸存量,規劃30年後只增加1個百萬噸,他認為發展空間不僅如此,「木材可以做生質能,同時做CCS(碳捕存),也就是現在最受歡迎的BECCS。」

hsiao

面對氣候變遷,蕭代基說:「我們是在對後代子孫欠碳債。」因此,他認為投入資金研發碳捕存技術非常重要,而這筆資金現在就該存。

蕭代基以挪威北海油田為例,挪威政府規定其利潤必須存入基金,現代人不能用,要留給後代用來執行負碳工作。他建議,台灣政府要收取碳稅作為「除碳基金」,財政部應該加入淨零排放的規劃。「現在環保署收碳費,只收那麼一點,沒有減量誘因,也無法滿足除碳的工作需求。」他說。

張學孔:低碳運輸是淨零問題,也是公共健康問題

除了能源轉型,運輸轉型也是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重要因素。

台大土木系暨研究所教授張學孔說,交通運輸是過去二十年來,節能減碳的「敗家子」,交通運輸吃掉其他工作圈排碳的效果,還增加了百分之八的排碳,台灣與世界都如此。

張學孔

張學孔肯定政府提出總說明,作為對話基礎,但是缺乏分期目標及行動計畫,也缺少明確的汽機車管理策略;針對民眾的生活型態,政府應提出明確的低碳旅運策略。

「運輸部門的低碳化,不只是淨零排放問題,也是公共健康問題。」張學孔指出,台灣大眾運輸使用率低,北台灣擁有捷運系統,每日旅次卻僅33%為大眾運輸;西部走廊建置高鐵,卻僅18.5%旅次為大眾運輸。「日本是每日75%旅次使用公共運輸,背後重要因素就是稅制及誘因。」他說。

張學孔建議,政府要應用稅費制度,引導淨零綠生活的旅運環境;交通部必須更積極提供資源及誘因,協助低碳運具發展,如Ubike、WeMo或GoShare;而電動運具也要有多元樣貌,包含市區公車、國道客運、微型運具及高齡載具等。

本論壇由台大風險中心主辦,願景工程基金會共同倡議。台大風險中心在能源轉型和氣候變遷扮演知識生產者角色,提供厚實論述和見解。願景工程則透過報導和倡議行動,帶領大眾一同關心氣候變遷。

「淨零碳排路徑的理想與現實」論壇下半場講師合照,左起為電電公會淨零排放路徑圖工作小組顧問林江財、台大土木系暨研究所教授張學孔、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秘書長高茹萍、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記者陳靖宜/攝影。

願景工程基金會是個獨立、非營利的新聞倡議組織,我們相信,好的報導與行動需要時間與資源維持活力運作。歡迎您透過捐款支持我們,不論多寡,都是推動台灣向前邁進的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