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淨零排放路徑圖於30日出爐。前環保署長魏國彥1日參加「淨零碳排路徑的理想與現實」論壇時指出,政府規劃的減碳路徑竟都是「直線」。他質疑路徑圖的可行性,呼籲政府誠實估算能源需求,「絕對不會像是三明治圖」。
政府公布的路徑圖像一塊三角形的三明治,減碳如斜邊一路向下。電電公會淨零排放路徑圖工作小組顧問林江財也認為,路徑若是直線,一定走不了。
魏國彥指出政府端出的「2050淨零路徑規劃」都是直線,質疑政府未誠實估算國家的能源安全、技術發展、國際情勢及自然資源等現實情況。
「為什麼不會有的圖先陡後緩、先緩後陡?」魏國彥舉能源為例,能源的減碳效果通常一開始較明顯,後續遞減。
魏國彥認為,目前的路徑圖還留下許多「問號」,只看到消費部門的減量圖,卻沒有供應部門;政府應告訴國人,2050年的初級能源供應長相為何,並且公布按年比例圖。另外,綠能要從現在占比6%發展至超過60%,而發電量要增加3100億度,他疑惑:具體路徑是什麼?不同綠能的占比是多少?目前也沒看到地熱能、海洋能的角色。
林江財則從產業界角度指出台灣淨零路徑圖「過於理想」。
政府規劃太陽光電最高將裝置80個GW(十億瓦),風力55GW。林江財說,一座核電廠才2GW,難道台灣海峽要插滿風機嗎?光電20GW就需將近整個台北市的土地面積,這些土地需求怎麼解決?他也表示,光電與風力都有間歇性,規畫裡看不到未來的基載電力,「產業界最怕的就是沒電。」
林江財更指出,路徑圖提到的CCUS(碳捕捉利用及封存)、儲能、氫能技術,都有各自的問題及風險,「政府好像沒經過盤點、分析,就把這些端出來。」他舉例,CCUS成本很高,封存技術的複雜度不亞於核廢料貯存;儲能系統至今仍火災頻傳;日本對氫能的投資遠高過台灣,如今仍難量產,台灣的氫能研發可以這麼順利嗎?
魏國彥表示,從報告裡看不到CCUS當中S(儲存)的具體規畫,「台灣要做storage,要在哪裡呢?台灣地層的容量能有多大?」
魏國彥最後以美國為例,美國能源部3月3日公布2050年前的碳排預估趨勢圖、能源供應推估圖,「都沒有直線,進兩步退一步、進三步退兩步都有可能。」此外,依美國能源部最新預估,美國到了2050年仍會排碳47公噸。
魏國彥認為,美國如此細緻規劃,誠實反映可能的結果,這才叫路徑圖,而不是台灣政府端出的三明治幾何圖,減碳直線向下。他呼籲政府誠實考量現實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