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危機 2050淨零路徑
「穩定供電只是基本天職」未來綠電占60%,學者籲台電做3大準備
  • 標準
  • sdg
  • sdg
  • sdg

「穩定供電只是基本天職」未來綠電占60%,學者籲台電做3大準備

2022-04-06 記者/蘇彥誠

政府公布的淨零排放路徑中,綠電占比將在2050年達六至七成。學者示警,光電及風力有間歇性,電網易不穩,「並非綠電變多就可高枕無憂,反而要戰戰兢兢」,並建議台電儘快做三大準備:加速儲能及綠氫研發、導入智慧電網、落實電業自由化。

國發會30日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台大風險中心1日舉辦「淨零碳排路徑的理想與現實」,願景工程基金會共同倡議,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及公民團體,針對淨零排放路徑圖啟動公眾討論。

「面對2050淨零與產業RE100需求,現在的規畫不夠。」台電常務董事、中央大學資電院長林法正於論壇中指出,經濟部與台電目前的作為,都是針對2025年的綠電20%目標而準備;未來綠電占比高,系統易不穩,「一有風吹草動,系統頻率就會一瀉千里。」

中華大學企管系特聘教授、前台電獨董許志義表示,目前台灣每天的系統負載落差已有4至5個GW(十億瓦),傍晚下班時間是尖峰,此時太陽下山,而用電需求變高。未來綠電占比攀升,許志義呼籲政府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別讓停電成日常,「穩定供電只不過是公用電力事業與生俱來的基本天職。」

許志義3

林法正說,目前台電是靠「輔助服務」來穩定系統頻率,當電網供需不平衡,會啟動待命機組或調度民間電力,因應偶發事件。但是未來綠電占比增加,台電無法只靠輔助服務,必須先做兩項準備。

首先,林法正建議台電在「綠電過多」的時段,將電力儲入儲能系統或用於製氫,「尤其電解水產氫,可以支持氫能工業的發展,這是台灣最應該做的事。」他主張,台灣在2030年前先做小規模製氫,並且改造一部燃氣渦輪機(gas turbine)進行混氫示範,2030年成本下降後再大量導入,台電必須先有這些技術布局。

輸配線系統老舊則是另一問題。林法正建議政府加速導入「智慧電網」,同時發展再生能源的發電預測、能源管理、電力品質調控、分散式電源備援控制等技術。

許志義則從電業市場角度,建議台電要開放市場,讓另類電業進到去年7月1日掛牌的電力交易中心。

許志義指出,過去民眾是單純的電力消費者,現在家裡屋頂裝太陽能板後就變成「生產消費者」(prosumer),未來的電業市場必須轉變成平台經濟,加速電業自由化。

同時,許志義建議台電改變電價政策,讓電價反映實際成本。他以高綠電占比的德國為例,綠電過多時在現貨市場是「負電價」;過少時,電價變高就是反映缺電的社會成本,以市場機制調節供需。不過一般用戶仍可選擇簽長約,雖享受不到負電價,但不會受高電價衝擊。

林法正也提及目前台灣電價過低,造成許多後遺症,上個月的303大停電就是一例。

「303事件裡有個切換開關,編號3541,早該換了,若從(耗時)七秒換成兩秒,303事件就不會發生。」林法正說,這是歷史共業,台電長期為了節省成本,該換的沒換、該訓練的也沒訓練。他呼籲台電檢討電價,這也攸關日後智慧電表的推廣,「因為電價低,就沒人會在意節電。」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