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各種看見 教育現場 KIST教師專欄
KIST教師專欄:我們花了十堂課認識「失敗」
  • 標準
  • sdg

KIST教師專欄:我們花了十堂課認識「失敗」

2022-08-27 誠致教育基金會KIST教師/塔逼

「B師,我跟翔翔這學期的自主課要做木雕。」小學四年級的小亮開心地告訴我。

雲林縣拯民國小從110學年度開始,每周安排兩堂自主課,由學生向老師提出想要學習的內容與目標。孩子們從第一學期苦惱不知道要學什麼好,到了第三學期,來自孩子的提案涵蓋縫紉、八大行星研究、電動船、簡筆畫與桌球賽制等五花八門的主題。

但小亮做木雕的想法讓我既開心又苦惱。開心是因為他和翔翔找到了有熱情的主題,表現得興高采烈;苦惱是對於「木雕」這項技藝,大人用想的就知道有多困難,況且孩子要冒著割傷手的風險。我得好好和這兩位大哥討論。

「木雕?」我腦中跑過了三義木雕老街的景象,以及店裡那些絕世藝術品,感覺撞倒一尊,就要傾家蕩產。「你們為什麼想做木雕呢?」我好奇。「因為我前陣子看到電視在播介紹木雕的,感覺很漂亮,就想試看看,想做成像這樣。」小亮說道,並且拿著他的小筆電展示出「如我所害怕」的藝術品示意圖。

我深吸一口氣。一是我對木雕根本不熟悉,二是10歲小孩想利用10堂課做出大型木雕作品?我不能打擊他們的信心,又得讓他們意識到這件事不太可行。作為老師,到底該怎麼回應才好呢?

我緊急Google了木雕的工具使用,撇除一些較具危險性的電鋸、電動雕刻刀等,剩下的就是文具行常見的雕刻刀組了。我沒有否決他們完成木雕的提案,但我們一起討論了安全規範,也仔細說明使用刀具的風險,此後才通過他們提出的計畫書。

小亮與翔翔開心地討論材料的選擇後,隔週就準備好六把雕刻刀、各自帶了一塊厚木片到課堂上練習。自主課的鐘聲一響,他們便問:「B師我們可以開始做了嗎?」我回應可以,他們就開始忙碌了。

課堂過了一半,兩個人滿頭大汗跑來:「老師,根本刻不下去。」雖然是預期內的結果,但我看到木塊幾乎只被刮掉了幾塊木屑,還是有些驚訝。我也以為刀子足夠鋒利,至少6把中有一把能夠用得順手。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來認識一下雕刻刀的用法?說不定只是不會用?」我在孩子遇到困境時提出這個問題,像是點醒已經耗竭的他們。兩位大哥馬上動身找網路資料、影片,認真筆記手中的六種雕刻刀各自的用途。

學生自行查找資料,筆記手中不同雕刻刀各自的用途。圖/塔逼老師提供

他們認識了雕刻刀的使用方法,但是距離他們想像的木雕作品,依舊很遙遠。此時,該幫他們喊「卡」嗎?還有7周,他們可以學習其他的東西;又或者他們要用剩下的7周,換取「失敗」的經驗值?

沒有幫他們喊「卡」的情況下,小亮與翔翔每一周不斷降低目標。他們換了各種木材、樹枝,最後開始刻橡皮印章。聽起來是遠離了原訂目標,但這也是我首次接觸雕刻刀時做的第一件事。兩個孩子花了好幾周的時間,不得不重新設定起點。

如果你問我,重新再來一次,會不會讓這兩個孩子操作同一個主題?即使他們花了大把時間才發現「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我還是會說:「會。」

沒有拿起刀,實際刻看看,他們不會知道木材比想像中堅實;若不是達不到預期目標,他們也不知道照片中的作品是台下十年功。

翔翔在刻不動木片、感到崩潰時說:「我還以為,把木頭切成木塊的感覺會像在切牛排那樣,多出點力就好了。」如果我當初否決了他們這個提議,翔翔會不會還相信,切木塊就像切牛排一樣?小亮會不會仍然認為,三義木雕是用文具店的雕刻刀刻出來的?

孩子對於木雕的誤解,當然不一定要親身經歷才能破解;做中學,能讓孩子深刻了解到想像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當他們設定新的目標時,可以多思考過程中細節、評估自身能力以及機會風險。

自主課開始之後,除了協助孩子探索、看見更多可能外,孩子也會由此知曉,有些事物並非一蹴可幾,需要接受多次失敗、看見自己能力尚不可及的事實。這也是一種學習。親身體驗過重重困難,就可以知道專業需要時間與技術打磨;經歷過挫敗之後,才知道下一次訂定目標時,如何讓想像更加落地。

「B師,我們做好印章了!」翔翔興奮地拿著雕琢過後的橡皮章來給我看。他用橡皮章壓了印泥,連續蓋了幾下,圖案看起來很完整。對比當時候不知天高地厚,想在10周內成為木雕大師的兩張臉,我突然覺得他們真的很可愛。

學生做不成木雕,下修無數次目標,終於完成了小小的橡皮章。圖/塔逼老師提供

即使他們苦惱地修正了無數次的目標,仍然能為了眼前小小的成就——小小的橡皮章(感覺和木雕還有點八竿子打不著)而愉悅著。作為老師,我誠心為他們喝采之外,也得大大肯定他們的樂觀,以及勇於「重新再來」的彈性。

「失敗學」的意義何在? 1.當孩子願意挑戰自我時,別急著向他們說「不」。這是生命淬煉出韌性的時機。 2.孩子體會到現實的困難時,師長可引導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失敗後再站起來、重新擬定目標,這樣的過程可以培養孩子面對挫折的彈性。

KIST教師簽名檔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