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本月六日將於埃及沙姆沙伊赫登場,本屆峰會四大目標包括減緩、調適、融資、合作,極端氣候與天災應對,是本屆峰會的一大焦點。主辦單位表示,全球已有約三萬五千人報名出席,包含各國元首、談判代表與公民團體等。本屆標語為「共同實施」,期望各國將承諾化為行動。(延伸閱讀:什麼是COP?讓願景氣候小老師「阿願」帶你輕鬆聯合國氣候峰會)
願景工程基金會與聯合報持續關注氣候議題,將派採訪團前往峰會現場,掌握議程及第一手資訊。
「(氣候變遷)受害者聲音愈來愈大,特別是小型島嶼國家。」長期參與峰會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史立軍指出,貧窮或島嶼國家開始成立聯盟,透過氣候峰會發聲,從去年起聲量愈來愈大。此外,因戰爭造成糧食與能源危機,對落後國家生計造成衝擊,加上氣候變遷讓情況更糟,都將成為峰會關注課題。
史立軍分析,本屆峰會非洲國家強調「氣候調適」(adaptation)重要性;已開發國家要如何協助落後國家應對氣候災變,例如建立「防災預警系統」,也將成為討論議題。
相較已開發國家,非洲等開發中國家的歷史碳排量低,卻成為面臨天災的最前線,近年從埃及、撒哈拉沙漠到南非出現各式各樣的災難,已開發國家自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承諾金援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但至今未能兌現。國際團體期望,「氣候正義」談判有所突破。
去年第26屆氣候峰會談定「巴黎協定」第六條,也就是國際碳市場機制,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關於(碳交易)認證或盤查,看看有沒有比較細部討論,幫助製造業國家,提出技術面的合作或協助。
去年峰會各國達成削減燃煤發電的協議,周桂田說,可能會進一步要求各國提出更具體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