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將開幕,台灣雖非締約國,但據國際能源總署統計,台灣人均碳排量為全球第十九名,恐須加快跟上國際減碳腳步,才能鞏固氣候外交、產業競爭力。
去年峰會各國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全球需在2030年減碳45%,才能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內。台灣不僅減碳目標未跟上,仍停留在20%,就連現有五年一期減碳計畫都落後,首期2020年減碳目標就破功,能否達成淨零遭質疑。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表示,預計年底提出新的2030年減碳目標,一定比目前高,行政院也將針對淨零路徑「十二項關鍵戰略」提出執行計畫。
台灣大學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指出,政府除了訂出減碳目標,還需更具體的政策配套;今年三月台灣淨零路徑出爐,但仍欠缺整體性綠色新政。他認為台灣經濟以出口導向、製造業為主,過去為壓低成本,能源轉型遲滯;政府除增加綠電,對電價、電網及電力市場發展應有整體配套。
去年峰會拍板巴黎協定第六條,確立國際碳市場規則,台灣的碳定價卻遲未上路。環保署正研擬碳費制度,原預計2023年實施,因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案仍在立院審查,最快2024年才上路。
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有68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定價。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哲良表示,愈早實施碳定價,減碳壓力愈小,台灣已較其他國家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