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低碳飲食」,你覺得這個「碳」指的是什麼?
根據願景記者文臨在菜市場進行的街訪結果,八成民眾會回答:低「碳水化合物」。但今天願景花生糖要聊的是另一種低「碳」,也就是低「碳排放」飲食。面對越來越熱的夏天,氣候危機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名詞,而是我們的日常,一般人或許很難砸大錢研發再生能源,但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人人都可以從減少「飲食碳排」做起。
這集節目邀請到負責《餐桌上的碳排》專題的記者孫文臨,聊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糧食安全,以及食物碳排怎麼算。還有許多真心話提問:低碳飲食要怎麼買、怎麼吃?會比較貴嗎?外食族飲食選擇有限,可能兼顧低碳飲食嗎?
⏳時間軸
- 00:50 在歷史高溫紀錄被三度打破的這周,走進錄音間
- 02:16 氣候危機近在眼前,缺蛋缺米缺肉缺菜,你要吃什麼?
- 05:23 救地球從「吃」開始——認識「低碳飲食」
- 06:56 從產地到餐桌,一碗飯的碳足跡有多少?
- 16:45 稻米業者們怎麼知道要減碳?民眾買單嗎?
- 22:52 一般人對低碳飲食的認識,在「有」與「沒有」之間
- 27:03 今天就開始選擇「低碳飲食」,我該吃什麼?
- 31:21 愛地球也要顧荷包:低碳飲食,會不會比較貴?
- 33:18 外食族小確幸:吃雞腿便當,我心安理得
- 36:46 願景記者端午節「粽子碳排」大PK,結果是?
- 41:10 食物我們吃,碳排算在其他國家頭上,是好事......嗎?
—
主持/邱怡瑄
來賓/願景工程基金會攝影記者孫文臨
製作/邱怡瑄、陳靖宜
插畫/penguin sushi bar
🎧 更多收聽平台:
頻道介紹:
為改變發聲,也讓改變發生,歡迎大家來一顆願景花生糖。
這裡是《願景工程基金會》製作的Podcast頻道。我們是一個報導公共議題,追蹤環境永續、人權與性/別,既關注高齡台灣,更不忘青年觀點的非營利媒體。
在疫情之下,我們探訪確診者家屬與殯葬業者。綜觀全台老化現象,我們走入長者家庭,看見照顧者的生與死。這些嚴肅故事,都將用聲音送進您的耳中。不只報導,願景工程也長期舉辦實體活動。透過講座、工作坊、實地導覽,帶領讀者親身體驗暖化中的土地、改善偏鄉交通、推動友善農業。
我們是記者、是編輯、是企劃,更是一群倡議者。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與Podcast節目,歡迎上願景工程Facebook粉絲頁、Instagram訂閱、分享、留言,也歡迎小額捐款(查看如何捐款),支持我們繼續為重要議題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