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追蹤 氣候五四三
迎接排碳有價時代,蔡玲儀:碳費制度接軌國際
  • 標準
  • sdg
  • sdg

迎接排碳有價時代,蔡玲儀:碳費制度接軌國際

2023-11-17 記者/劉十賢

「碳權市場對台灣產業的影響迫在眉睫,如果搞不清楚實行方向,非常危險。」無任所大使、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說。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自10月起上路,衝擊出口導向的台灣產業。15日,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中的「碳權、碳關稅及碳交易」場次座無虛席,甚有與會者在會場後方席地而坐,足見企業對這個議題的迫切需求。

歐盟CBAM即將上路,出國導向的台灣企業界相當關切。攝影/蔡宗儒

歐洲經貿辦事處經貿組組長楊藹羚(Aleksandra Kozlowska)說,歐盟立下「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減至1990年基準之55%」的目標,而CBAM是解決其中「碳洩漏」問題的措施。

楊藹羚強調,CBAM不是為了保護國內產業,反而是期望透過徵稅,鼓勵跨國企業落實綠色生產,加強競爭力。

楊藹玲強調,歐盟期望透過CBAM解決碳洩漏問題,鼓勵廠商綠色轉型。攝影/蔡宗儒

CBAM上路後,設有兩年的緩衝期,期間各企業應完成碳盤查、每季配合申報產品碳排量,但還無須付款,楊藹羚說:「CBAM是出口國的挑戰,但也是轉型良機,尤其是在2026年正式開徵費用之前。」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強調,配合CBAM實施,政府會加強三面向政策:強化查驗機構量能、落實碳定價、並輔導企業降低碳排放。

在此政策架構下,台灣預計自2025年起徵收碳費。出口導向的台灣企業最擔心被雙重課稅,蔡玲儀說明,歐盟CBAM上路後,碳稅可扣抵「已在國內繳交」的部分,「這也是我們積極推動碳費的原因,否則就沒機會跟人家談抵減。」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說明台灣因應CBAM的配套政策。攝影/蔡宗儒

蔡玲儀進一步說明,台灣碳定價的方向是朝「碳費」規劃,而非「碳稅」。由於稅收是由財政部統籌運用,碳費則可專款專用,用以支持國內調適與減緩氣候變遷所需的經費。加上CBAM扣抵措施,等於能把資金留在國內對抗氣候問題,不必將資金白白匯至歐盟。

除了碳費,台灣的碳權交易市場也逐步建置中,未來將採自願減量額度制,在國內購買的碳權在國際上可獲承認。

「碳權不是股票,也不是虛擬貨幣,減量額度絕非投資生財的工具。」蔡玲儀呼籲,企業必須竭盡所能減碳,購買碳權是最後手段。言下之意,建立碳市場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有一天,企業無需進入這個市場。

CBAM對鋼鐵業的影響尤其巨大,中鋼環境保護處處長吳一民說,期盼政府與歐盟能就扣抵的方式及相互認可訂立明確條文,並確保碳費定價不至於高於國際競爭對手,維持台灣鋼鐵業的競爭力。

華新麗華環境安全衛生處處長陳國輝說,鋼鐵業轉型的關鍵,「除了自己減碳,還要拉著所有供應商、客戶,整個價值鏈一起減碳。」將廠內的事業廢棄物再生回生產原料,是近年他們和上下游夥伴共同努力的方向。

圖片編輯/劉十賢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