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柳婉郁撰文指出,世界超過一半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依賴自然及自然提供的服務;人類的經濟活動卻對自然生態造成巨大威脅——超過一百萬物種有滅絕危機、三分之一的表土退化、更頻繁且更具破壞性的森林火災等。為了不影響經濟,以及文明發展、健康、社會穩定,必須想辦法保持生物多樣性的完整與功能。
本周願景氣候周報分享國內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制度和趨勢,從破壞生態要吃牢飯,到保護生態得獎勵金,以及企業投資生態的方法。
多國考慮「生態滅絕」入罪
【環資中心】任何人或組織在「明知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大規模或長期傷害」的情況下犯下不法行為,將可求處10至15年有期徒刑且每日罰金高達1000至1500墨西哥披索(約新台幣1800元至2750元)。墨西哥眾議員巴隆佩拉萊斯(Karina Marlen Barrón Perales)提案將「生態滅絕」正式入罪。
比利時的刑法改革草案在今年7月完成二讀,該案也納入了生態滅絕這項新罪。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議會也正積極推動,希望西班牙將這項行為入罪。 蘇格蘭的一份相關草案預計在今年秋天進入公眾諮詢程序。
全球僅少數國家將生態滅絕入罪,包含越南、烏克蘭與俄羅斯,法國則是在 2021 年成為第一個將生態滅絕納入法律的歐盟國家。
(原文:蓄意傷害環境可能吃上牢飯 多國考慮將「生態滅絕」入罪)
「生態給付」擴大!友善諸羅樹蛙的蔬果生產
【環資中心】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1月14日公告,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食蛇龜及柴棺龜等5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納入「生態服務」給付標的,鼓勵在地農友以友善方式經營農地——農地面積至少0.1公頃以上(赤腹游蛇農地面積至少100平方公尺以上),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不友善的防治網,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每年每公頃核發最高3萬元獎勵金。
這是繼石虎、草鴞、水獺、水雉及台灣黑熊之後,再度以生態給付守護農田生態系。另外鼓勵社區投入物種保育,農民為這些物種營造適宜的繁殖或棲息環境、提供完善的庇護效果,每人再加發最高每年3萬元獎勵金;成立巡守隊也有獎勵,要讓這幾種不起眼的原生物種成為社區保育冠冕。
(原文:拜託照顧了! 生態給付再添山麻雀、諸羅樹蛙等5物種)
投資「生物信用額度」,得到環境、社會的報酬
【綠學院】據估計,欲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每年需要花費7,220~9,670億美金,然而為自然融資(Financing for Nature)的報告書中統計,2019年全球用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資金總額只有1,240~1,430億美金,這麼大的差額是無法僅靠公共投資來填補的。
讓企業購買「生物信用額度」是加速恢復自然的做法。2021年Wallacea Trust 召集金融機構、具有自然積極目標的企業、自然資本諮詢公司和學術專家等,開發出適用全球生態區和棲息地的「生物信用額度」,依據棲息地的生態保護目標,訂定五項以上的指標。
但是,現行生物信用額度標準模糊,沒有統一計算方式、交易單位,如何測量並作為全球認可的交易機制,將是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這篇文章並不是要你趕緊去買生物信用額度,也不是為了批評生物信用額度的設計多麼文青,而是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擴張投資報酬的定義,除了財務報酬之外,將環境和社會的報酬也納入其中。
(原文:碳權醜聞頻傳,還要推生物信用額度?)
查詢「國土生態綠網藍圖」,企業永續評比不踩雷
【CSR天下】生物多樣性的議題從2022年開始,成為主要永續指數編製與評鑑公司,評比企業永續作為的重要依據。衡量的面向包括:土地使用的範圍與方式,藉由生態系統足跡指標評估企業對自然的直接運營影響。該指標結合了三個關鍵分析領域:受企業影響的土地面積(土地使用面積)、特定地點生態系統完整性降低的程度(生態系統退化)和受影響特定地點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生態系統重要性)。
企業需要注意的是,決策之前是否有足夠的資訊可以參考,透過籌備五年的國土生態綠網藍圖,結合全台生物多樣性熱區、里山地景與水域分析,串連丘陵、溪流、平原、海岸及離島各種棲地狀況,提供政府在國土復育整合、國土規劃、公共工程、農業及生物多樣性保育等多個領域運用;讓公、私部門選址時可以評估參考,也可以讓里山里海社區的居民,查詢自己是否有在關注區,進而更加友善環境。
(原文:生物多樣性為什麼重要?什麼是KBA?企業如何評估是否影響到生態保護區?)
能源轉型新突破:天然氣去碳產氫
【遠見】中研院攜手台電,11月14日發布「去碳燃氫」發電技術。最快今年底前,靠這套系統產出的氫氣,將用於興達電廠燃氣混氫發電示範計畫,距離商業化已經不遠了。
「去碳燃氫發電」將天然氣去碳產氫的目標之一,是讓台灣的天然氣發電轉型,目標之二則要具備創新氫能發電。「去碳燃氫」發電的6大優點:
- 產出淨能源是投入能量的6倍。
- 投入能量是電解水耗能的1/7。
- 產出無碳電量是投入電量的3倍。
- 產出工業原料、備用能源碳黑。
- 淨利高於天然氣加上碳捕捉的成本。
- 不需產純氫再混入裂解比例,可分階段逐步提升。
(原文:氫能來了!中研院携台電推「去碳燃氫」是什麼,有助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