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各種看見 親子之間 諶淑婷專欄
諶淑婷專欄:教身體界線,別把「拒絕」的責任放到孩子身上
  • 標準
  • sdg
  • sdg

諶淑婷專欄:教身體界線,別把「拒絕」的責任放到孩子身上

2023-11-29 《迎向溫柔生產之路》作者/諶淑婷

日前剛獲得第九屆紫絲帶獎「特別貢獻獎」的人本教育基金會全國校安中心主任張萍突然傳訊給我,討論如何翻轉「拒絕與保護自己是孩子該做的事」。同一天,大力推動女性自主權的烏烏醫師也問我,推動兒童性教育覺得最難的一件事是什麼?

我跟這兩位值得敬佩的女性說了同一句話:在「兒童性教育」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流量」與「商機」之時,該如何去判別隱藏其中、以「好意」包裹住的錯誤訊息,是現階段最難也讓人擔憂的一個關卡。

從繪本《蝴蝶朵朵》開始,許多講師投入性教育課程推廣,加上今年六月開始台灣「#metoo」一件一件被揭露,越來越多家長認同性教育的重要性,重視程度我覺得甚至勝過推了十多年的性平教育,也因此性教育講座、性教育講師、性教育線上課程遍地開花,這真的讓人興奮。但仔細看部分教材內容,就會發現藏有不少問題與邏輯錯誤之處。

就像過去推性平教育,有些講師會使用繪本《依莉的娃娃》做為教材。這本書能談情感教育與未成年懷孕的處境,但也被某些保守團體拿來恐嚇青少女:「你的男朋友會在你懷孕後拍拍屁股就走,所以絕對不要輕易發生性行為。」要去檢討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並不容易,因為推動者自認也是站在關懷兒童的立場,並非惡意扭曲,我們只能盡量提醒,設法導引孩子在不被威脅的角度下去思考。

比起要孩子「保護自己」,大人營造「我相信你」的環境更重要

如今推廣兒童性教育也是如此,當某些性教育講師強調身體保護、兒童要懂得「逃走」,這樣的論點大受家長歡迎,覺得賦予孩子力量。但仔細想想,家長有沒有辦法「抓到」這些學過設法逃走的孩子呢?當然沒問題!孩子的掙扎還可能造成更大傷害。

諶淑婷認為,如果只是一味對孩子強調要保護身體、懂得「逃生」,可能會讓逃不掉的孩子,覺得是自己的錯;且兒童性暴力加害者多數都是熟人,孩子能「逃」去哪?。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而這些孩子上完課後,得到的除了性教育知識,同時也深深記牢了,他們必須保護自己,而且遇到危險時有逃跑的「責任」。逃不掉的孩子會不會感到愧疚,覺得是自己沒做好老師的指導呢?

每次上課我都問家長老師們一件事,如果我們已經知道兒童性暴力加害者多數都是熟人,孩子要「逃」去哪裡?他可以馬上跑出校園、不回家、躲著不去社團或安親班嗎?

我並非要教孩子不要拒絕,而是要告訴孩子,今天發生一些特殊狀況,當下心生恐懼無法拒絕、嚇到了說不出口、或是怎麼拒絕也沒有用的時候,都不是孩子的錯,不是孩子沒有做好什麼,就是不尊重孩子的人在犯錯這麼簡單!所以,不管孩子有沒有拒絕、用什麼方式拒絕、或是在被誘騙的狀況下同意,都是傷害孩子的人犯錯,他們才應該被追究責任。我們就是要讓孩子牢記這件事。

兒童性暴力防治的重點,在於成人能不能讓孩子相信自己「不對勁」的感覺?並且知道「一定有人願意幫助我」,但一個不夠友善兒童的家庭和校園環境、社會,是做不到的。

家長社團有一大堆文章提到孩子抱怨老師班級管理有問題、不想去會辱罵學生又嚴格的補習班、覺得安親班老師太兇等等。而這些文章下方的留言一面倒都是批評批評現代兒童被寵壞、抗壓性不足。

有人說,現在順了孩子的意,以後當兵怎麼辦?上班沒有抗壓性怎麼辦?就算遇到不適任教師,也跟孩子說忍兩年就過去;也或許,這些家長自己就習慣體罰孩子,施予暴力還覺得我是為了孩子好。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孩子如何辨別什麼時候是傷害、什麼時候又可以拒絕?什麼時候把內心的痛苦說出來,讓自己能被拯救?

我知道這麼想很痛苦,因為成人就是恐懼性暴力,但我們的觀念必須跳轉成:沒有人可以傷害兒童,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就是那位有責任為孩子打造友善環境的成人之一;而且成人與兒童差異很大,我也知道孩子可能躲不過某些傷害,但我會相信他,幫助他,陪伴他度過,讓孩子知道他不是一個人!

用「抱抱」教性平,哪裡不妥?

最近,我又聽聞有體制內老師以「抱抱課」教導學生身體界線,有老師願意在課堂上花心思處理身體界線的問題,真的是一大進步。但我也擔心,如果指導者沒有發現自己觀念有盲點、邏輯錯誤,就沒有辦法正確引導學生知道何謂身體界線。

例如,若是在示範課程時,以「擁抱學生作為一種獎勵」為前提,要學生練習主動拒絕,而且基於自身性別,對於擁抱男學生、女學生採取不一樣的擁抱標準(鬆或緊),這就是一個明顯的錯誤。

我認為,老師該做的,是提醒學生,主動擁抱(或任何身體接觸)並不是一個適合的獎勵方式,老師千萬不要忘記師生的權力地位差異。今天孩子想主動擁抱老師,也要先問過老師,但如果由老師的位置去說「擁抱是一個獎勵」,其實學生是很難拒絕的,比較會看臉色的學生會擔心是不是沒給老師面子,或是這是一種不能被拒絕的疼愛。

此外,有些成人與孩子談身體界線時,還是害怕孩子會讓場面太尷尬,所以會告訴小孩:「如果對方的擁抱或觸摸是善意的,拒絕就不要太直接。」但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會承認觸摸他人的時候,其實是懷抱惡意之心,而且從小到大,我們最痛恨的不就是「是疼愛你才抱你摸你」的這種說詞!

我還是要一再提醒,請大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應該把拒絕的責任放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把尊重與開口詢問的認知建立起來。例如,老師可以改成詢問:「你表現真好,需要抱抱獎勵還是蓋印章、貼紙獎勵呢?」我敢保證,學生幾乎不會選擇身體接觸的。

推動兒童性教育本就不易,必須謹慎又小心,教學的老師、講師都必須不斷進修,持續找出自己論點上面的謬誤與盲點,跳脫成人觀點,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事情,同時又要兼顧兒童保護的立場,明白「限制也是一種保障兒童權利」的方式(例如發生性行為有年齡限制、電影分級制度等)。

說了這麼多,我比誰都清楚,自己還有非常多不足之處,所以在上課時,我保持著一個最基本的立場,就是看見孩子真實的想法:為他們說話,更要傾聽他們說話,予以肯定和理解。做為成人的我們,有錯就改,該學就學,必須一直這樣繼續努力才行。

諶淑婷簽名檔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編輯/邱怡瑄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