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COP30直擊/氣候署長登峰會綠區演講 宣示台灣對抗升溫不落人後

2025-11-19

聯合報/ 特派記者 洪欣慈 、 林奐成 /貝倫即時報導

COP30直擊/氣候署長登峰會綠區演講 宣示台灣對抗升溫不落人後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今(巴西時間18日下午)透過預錄影片在峰會綠區發表演講,宣示台灣對抗全球升溫不落人後,正在研擬「冷卻行動計畫」(CAP)。特派記者林奐成/攝影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日前在本屆氣候峰會(COP30)上提出報告,顯示因極端高溫,2050年降溫與製冷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預估會達到72億噸,與2022年相比將近翻倍,成為新氣候危機。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今(巴西時間18日下午)透過預錄影片在峰會綠區發表演講,宣示台灣對抗全球升溫不落人後,正在研擬「冷卻行動計畫」(CAP),要透過提高設備節能效率等方式,減少冷卻產生的碳排。

2023年在杜拜舉行的COP28,各國正式發表全球冷卻承諾,承諾在2025年前共同減少全球冷卻設備碳排放量68%,目前已經有72個國家加入響應。蔡玲儀表示,柬埔寨、印度、印尼等國都已陸續完成冷卻行動計畫,提出建築空間降溫等方案;日本也將「地區供冷」(District Heating and Cooling,DHC)應用納入國家自主貢獻(NDC)的節能減碳目標。

日前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的世界市長高峰會C40,也成立冷卻城市加速器(Cool Cities Accelerator),致力在2030年前改造城市空間,以保護居民、應對未來更炎熱的氣候。蔡玲儀說,UNEP估計,按照目前趨勢,2050年冷卻設備容量預期將增加2倍,用電量將因此增加一倍以上,都市氣溫將因空調集中運轉、熱島效應等現象而升高,傷害婦女及孩童等弱勢群體,各國都已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台灣也要積極採取行動。

蔡玲儀說,台灣正與全球同步研擬冷卻行動計畫(CAP),計畫包含提高設備節能效率、鼓勵使用低暖化潛勢(GWP)冷媒、加強建築物被動冷卻措施三大重點;此外,也加強運用調適方法建立「COOL MAP」,透過定位顯示公園、社會住宅、博物館,圖書館等涼快處,民眾也可透過該地圖查詢所在地點是否有冷氣、飲水機、無障礙空間等功能,以規畫避暑動線。

在技術升級方面,蔡玲儀表示,台灣已投入300萬美金,用於汰換冰水主機、儲冰系統、空氣壓縮機等設備,以及使用高溫暖化潛勢(GWP)冷媒替代品、導入能源管理系統(EMS)等創新技術,不僅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更能引領創新技術發展。

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FTIS)在COP28發表全球冷卻承諾後,就以非政府組織(NGO)身份主動加入全球「Cool Coalition」行動。產業服務基金會資深經理葉珍羽表示,FTIS以三大目標推動冷卻行動,包含在學校、百貨商場、運輸業等特定產業提高設備節能效率,鼓勵使用低暖化潛勢(GWP)冷媒,以及透過加裝外牆遮陽、張貼隔熱膜等方式,加強建築物被動冷卻措施。

FTIS也在台北市和新北市試辦「耐熱調適策略演練」,演練包含預警、應變、檢討三階段。預警階段主要整合天氣監測與即時通報提供資訊,應變行動中則演練多單位合作,包括道路灑水、公共救援、勞檢、穩定供電與農畜防熱,最後透過檢討機制,持續優化應變流程。葉珍羽說,這項演練強化了地方韌性,也展現調適作為與整體冷卻策略之間的連結。

出席同場論壇的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GES)協同策略主任藤野純一表示,台灣在智慧監控、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都有先進技術,也有高性能的節能家電和絕緣材料,具有區域示範潛力。日本、馬來西亞與台灣已展開合作,將攜手整合解決方案,一起協助亞洲區域降溫。

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FTIS)資深經理葉珍羽在峰會綠區分享FTIS的冷卻行動。特派記者林奐成/攝影

※ 完整內容請持續關注《COP30-巴西「森林COP」領導全球氣候金融與碳市場》系列報導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