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各種看見 高齡長照 陳乃菁專欄
陳乃菁專欄:安養中心長輩躁動不安 失智不是唯一原因
  • 標準
  • sdg

陳乃菁專欄:安養中心長輩躁動不安 失智不是唯一原因

2022-10-08 陳乃菁診所院長、高雄長庚神經內科部癲癇科兼任醫師/陳乃菁
除了看診,我以醫師身份參與非常多「高齡失智」相關的會議、提供諮詢,以協助各單位減少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困難。有次會議的主辦單位是安養中心,出席者包括社工師、護理師、主任、照顧服務員等。大家提出許多實務上的問題,希望我幫忙想辦法。

攻擊與騷擾,不代表他失智

第一個被提出來討論的個案,是一位高齡男性,他的家人無力照顧而將他送到安養中心。這位爺爺的個性有點衝動,常常與其他機構住民發生衝突,有時衝突擴大到暴力事件,爺爺拿刀揚言自殘,讓大家頭痛不已。

細問下,又發現這樣的現象是爺爺到安養中心後才發生的。此外爺爺還有言語騷擾工作人員的壞習慣,對照顧工作者來說是難上加難。

中心護理師與照服員私下討論,猜測爺爺可能是罹患失智症了,或許這些問題行為是失智症的蛛絲馬跡,但他們同時懷疑是爺爺本身的個性問題。

我像偵探般從各角度釐清爺爺到安養中心前後的變化,發現他的暴力行為只針對與他起過衝突的人。他本身的確有點好色,愛吃工作人員的豆腐,但情節不至於太嚴重。我下結論:這是一個試圖引起大家不舒服、以此為樂的長輩啊。

「我覺得他想報復養護中心,因為這裡讓他心裡不舒服。」我說完以後,安養中心夥伴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會後進一步與家屬聯繫,確認爺爺有不滿情緒,不是失智症作怪。於是,家屬、機構人員就能專心處理爺爺的情緒問題。

第二個討論案例是位老奶奶,她確實有極輕度失智症,有一回因為泌尿道感染入住醫院。奶奶出院後,失智症惡化為中度,因此被轉入養護中心的失智症照護專區。剛開始沒什麼問題,只是近半年來,老奶奶開始出現狀況。

例如她會喃喃自語或邊哭邊說:「這個園區不適合我住。我是正常人,卻要跟這群神經病住在一起。我要搬走,再住下去我會瘋掉。」工作人員面面相覷,大家都知道她不喜歡的對象是同住在園區內的失智長輩們,但她沒有病識感,從不覺得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固執己見的老奶奶常吵著要換到非失智區住。

老奶奶的進食習慣也很獨特,每餐吃飯會自行加鹽巴,並慣常吃奇異果。她說自己免疫系統差,醫生建議要吃這兩項食物,如果三天沒吃這些,會全身無力。工作人員擔心長期這樣吃下去會出問題,問我該怎麼處理才好。

老奶奶的需求 因失智診斷遭到忽視

陳乃菁專欄:除了認識失智症之外,如何理解長輩的感受和渴求,是我們該思考的。圖/取自聯合報系資料庫

聽完這一大串描述後,我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她有失智症狀嗎?」

工作人員疑惑地說:「奶奶吵著要換地方住,還不時想逃走、愛生氣。這些不都是失智症狀嗎?」

我說:「我是指失智症常見的日常行為表現,比如忘記自己已經吃過飯,或不認識照顧者,有時答非所問等情況。」工作人員再度面面相覷,於是我接著問:「奶奶被診斷為中度失智症後,還有再找醫師檢查嗎?」

工作人員更糊塗了:「已經診斷完了,還要再確認病況嗎?醫師啊,失智症應該只會變得嚴重啦!而且,她不知道自己應該住在哪裡,這不就是失智症的症狀?」

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無語問蒼天。的確,他們的話聽起來有道理,但認真分析後卻是一知半解。

於是我說:「我們一個一個問題來處理。首先,她有沒有忘記自己吃過飯了?」

大家搖頭:「沒有。只有總是記得要吃鹽和奇異果。」

我說:「我檢查過她的藥單,藥物會產生低血鉀跟血鈉。這樣看來奶奶這種吃法也沒出什麼問題,所以你就放過她吧!她想吃就讓她吃。」接著我問:「園區內長輩也會吵,他們會吵著要回家,還是搬到非失智區住?」

大家說:「都吵著要回家。」

我說:「這樣看來這位奶奶很清楚啊,她知道有分失智和非失智兩區。」

這點大家都同意:「奶奶不但知道,還聰明到可以尾隨我們要談條件呢!」

我說:「所以囉,請撇除奶奶已經中度失智症的想法。拿掉這個先入為主的判斷後,她真的失智到中度的程度了嗎?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今天強制你搬到『龍發堂』居住,你住得下去嗎?」

大家齊搖頭。

我說:「失智症變化多,我想,她應該不是中重度失智症;你們忽視她的正常請求,難怪她會生氣。」

當天拿出來討論的案例還很多,例如有位一直索取安眠藥的長輩。細問後,長輩只索取安眠藥,不是所有的藥都亂要。分析後可以確認他是真的需要靠安眠藥助眠。

大大小小的案例討論下來,我覺得只有一位經常迷路的長輩是真正罹患失智症,其他似乎不用急著把「失智症」套上身。

回程路上我想著,這幾年「認識失智症」的海量訊息,讓社會大眾從此有了警覺心,但大家忽略了警訊和口號的背後,還需要大量的基礎知識來支持我們的判斷。這絕對不是片段和教條式的授課就能完全理解的。

所以,還是希望大家不要對自己的判斷太過自信,否則不小心就會傷害到長輩。尤其在安養中心封閉的環境中,更容易讓長輩感覺到身旁的人都不想理解他的感受和渴求,這樣的生活也太辛苦了。

別急著說他/她失智 1.觀察長輩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現 2.了解長輩拒絕安養中心的原因 3.正視長輩生理、心理的需求

陳乃菁專欄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