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各種看見 高齡長照 陳乃菁專欄
陳乃菁專欄:疫後反省——快篩、隔離可以更人性嗎?
  • 標準
  • sdg

陳乃菁專欄:疫後反省——快篩、隔離可以更人性嗎?

2023-04-09 陳乃菁診所院長、高雄長庚神經內科部癲癇科兼任醫師/陳乃菁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三年期間,不知不覺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各個面向。好不容易,我們終於撐過大疫之年,漸漸看到疫情尾聲。想想這一路來,大家在明面上或暗地裡都有許多不得已,那麼我們是不是能從此次經驗中看到困境,從中反省並找出更好的應對方法呢?

失智患者出門被當破口 不出門病情惡化

讓我來說說失智患者與照顧者們,在疫情期間遭遇的問題。

首先是陳阿姨,失智症造成她語言能力退化,和家人有溝通困難。對主要照顧者陳先生來說,疫情期間最大的煩惱是戴口罩:「每次出門,大家都用看防疫破口的眼神看我們,讓我壓力好大。可是,我太太就是不願意戴口罩,就算我幫她戴上口罩,她還是會馬上拿下來。一離開家門,我們就要拉拉扯扯,我真是身心俱疲。」

出門有戴口罩的困擾,那麼不出門就沒事嗎?我想起九十多歲的張奶奶。除要多注意血壓問題外,高齡的她基本上算健康長輩。後來不巧染上新冠肺炎,擔心家人間相互傳染,張奶奶病發期間都不出房門,以自己的臥室為生活空間,由家人將三餐和生活必需品送到房門口。

張奶奶的隔離期間,沒人在她身旁觀察與照顧,於是好不容易等新冠肺炎檢測轉陰性、終於回復到家人能共同生活的狀態時,家人們驚覺老人家出現失智徵兆,緊張地送醫。住院經過一番檢查後,發現奶奶脫水引起腎衰竭,因為腎衰竭導致認知功能減退,這才引發失智徵兆。

醫護幫助奶奶補足水分,她的認知功能漸漸恢復,人也精神多了。家屬放下心來,卻忍不住後悔。「早知道會這樣,當初就不該用傳遞的方式送餐。」做女兒的很自責:「我應該要陪著一起關在房間內隔離的,不是只靠送餐來度過。如果那時有個人貼身照顧,我媽今天應該不會受到這樣的折磨啊。」

隔離期間家人無法近距離照顧觀察,長輩獨自隔離不出門反而導致病情惡化。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提供

住宿型機構隔離規定,家屬望之卻步

以上兩位還算好處理,更難照顧的患者在疫情期間遭遇的問題往往複雜多了。例如李爺爺的家人決定送他入住機構,背後考量是長輩的失智問題超出家屬能處理的範圍,希望交由更專業的人來照顧,但光是入住機構,就讓大家傷透腦筋,因為機構也擔心傳染問題,規定在房內隔離七天後,才可以進入團體生活。

李爺爺的女兒找我求救時是這樣說的:「陳醫師啊,有沒有哪一種藥物可以讓失智患者乖乖待在房間裡呢?我爸爸失智,聽不懂人話,大家叫他不要亂跑,他聽不懂啊。他只覺得自己被關住了,先是氣得用力拍門,機構只好將他約束在床上,我爸就用力踢床,把床都給踢壞了。」她無奈的搖頭:「我都不知道機構和爸爸哪一方比較辛苦嘞。」

面對這個難題,我還真是愛莫能助。世上沒有讓失智長輩吃了就乖乖聽話的藥,也不能讓任何人靠吃安眠藥睡上七天七夜啊。但李爺爺怎麼辦呢?我腦海中浮現一位失智老人,手腳被捆綁後只能躺在床上的畫面。他心中必然是惶恐不安、憤怒難解啊。

光是想像,我就為李爺爺感到心疼,更何況隔離期間長達七天,對失智患者來說這是多大的折磨?但對照顧他的機構人員來說,不也是艱難的挑戰嗎?我想起某個安養中心的人員曾向我坦承,最怕幫一位失智阿公洗澡:「他每次洗澡都會又踢又打,但我們不幫他洗又不行,被踢打的次數多了,讓我們想到要幫他洗澡都會怕到發抖。」

照顧難題因疫加劇,鬆綁期間重新思考最人性的防疫措施

說真的,平日照顧失智患者就不容易,到了疫情期間,這些困難只會變得更棘手。例如疫情下機構往往要靠快篩來避免感染,但要將快篩試劑放入失智患者鼻腔內採檢,對患者、家屬和專業照顧者來說都是一大挑戰。

王先生就因此帶老父親來診所找我:「爸爸住在安養中心,規定每周要篩檢兩次,篩檢就要戳鼻孔,讓他很不舒服,所以爸爸變得很激動,只要有人靠近就會生氣。陳醫師,有沒有藥物可以讓爸爸願意乖乖配合呢?」

我耐心開解:「你爸爸失智了,新冠肺炎屬於他無法理解的範圍,自然不懂為什麼有人要拿他看不懂的東西戳他鼻子,他不知道原因又非常不舒服,當然會生氣了。」

在下一波疫情來臨前提早思考更好的應對方式,讓失智患者和照顧者都能獲得更人性化的照顧。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提供

這些是疫情下失智患者與照顧者遭遇的幾個難題,考慮到失智患者徵狀多樣、精神行為問題百百種,在疫情期間卻要受一體適用的防疫規定約束,還真不得不說照顧者辛苦、患者也受苦了。

現在防疫規定鬆綁、生活似乎漸漸回復正常,但誰能擔保再沒有發生的機會呢?所以我們是不是能趁此時想想不同的方法,幫助失智患者與照顧者在將來能以更好的方式來應對?

  • 我希望我們能找出更舒適的篩檢方式,以不造成疼痛的方式讓失智患者不至於心生抗拒。
  • 我希望社會大眾能理解口罩不是人人都戴得住、失智患者不是個個都可以溝通,因此看見不戴口罩的患者與照顧者時,能投以更寬容的眼光。
  • 當隔離制度在所難免,我希望社會上不論年齡大小或健康與否,每個人都能獲得更貼近個人需求的隔離環境。

凡此種種,不僅是我的想望,也是患者與照顧者的需求,更是醫療院所、照顧機構和社會上大大小小單位的期盼。因此,在慶幸脫離疫情嚴峻階段的當下,我們當提醒自己,要抱持戒慎恐懼之心,在下一波疫情來臨前提早思考更好的應對方式,讓失智患者、照顧者、甚至是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更人性化的照顧

陳乃菁專欄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