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追蹤 願景永續周報
願景永續周報:昔向名畫潑湯,環團宣布將停止破壞性抗議;不只洪水野火,地球土壤正全面乾涸中
  • 標準
  • sdg
  • sdg

願景永續周報:昔向名畫潑湯,環團宣布將停止破壞性抗議;不只洪水野火,地球土壤正全面乾涸中

2025-03-30 記者/邱怡瑄;圖片編輯/陳靖宜
小編報告:願景工程基金會擴大關注永續發展議題,每周一推出「願景永續周報」,為讀者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掌握最新進展。以專題式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五篇文章前後串連,有助於讀者認識永續議題最新趨勢。

「藝術和生命哪個更有價值?你們更在意的是保護一幅畫,還是保護地球與人類?」這是環團「停止石油」(Just Stop Oil)2022年向梵谷畫作潑湯後提出的質問。近年來,這類充滿戲劇性的氣候抗議遍地開花,也引發社會正反不同評論。但「停止石油」組織上周宣布,將在四月最後一次進行該類型的抗議,再次引起各界關注。

同時,法國巴黎上周進行公投,決定將市內的500條道路改為行人徒步區,藉此推動車輛減量並改善空氣品質。台灣則有環團舉辦首屆「台灣河川希望工程獎」,希望評選出具「自然正成長」理念的河川工程,除了累積多元案例,也期待翻轉台灣的河川整治思維。

儘管人類的氣候行動策略不斷調整,氣候危機仍持續加劇。研究指出,地球土壤過去40年流失大量水分,且乾燥現象可能無法逆轉;全球超過三億人因區域衝突和氣候變遷面臨飢餓風險,但多國同步削減對外援助經費,導致聯合國機構經費不足、難以執行援助計劃。

曾向名畫潑湯、對巨石陣噴灑粉末 環團宣布將停止破壞性抗議

2023年5月20日,英國「停止石油」成員在倫敦白廳街遊行,呼籲終止新油田投資。圖片來源/Just Stop Oil

【CNN】英國環保團體「停止石油」(Just Stop Oil)以其顛覆性的公民行動聞名,包括向梵谷名畫《向日葵》潑灑番茄湯、對世界文化遺產巨石陣噴灑橘色粉末等,以呼籲英國政府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該團體上周宣布,在四月舉行最後一場行動後,將停止這類破壞性抗議。

3月初,英國政府證實未來不再發放探勘油氣田的新許可證。「停止石油」表示,這代表超過44億桶石油將被永遠埋在地下,也證明過去三年的抗議是「近代史上最成功的民間抵抗運動之一」。該團體宣布,未來行動將採取全新策略,以應對當前的氣候問題。

CNN則分析,近年「停止石油」、「 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等團體陸續宣布結束破壞性的氣候抗議,反映出法律收緊對相關行動的管束。來自「停止石油」數名氣候人士2022年在M25高速公路進行環境抗議,後被判處18個月至4年不等的刑期。

(原文:Just Stop Oil says it will stop throwing soup at paintings and end disruptive protest

氣溫上升、降雨模式轉變 科學家:地球陸地乾涸中

氣候變遷導致蒸發加劇與降雨模式轉變,研究指出過去40年間地球土壤持續乾涸,且恐已無法逆轉。圖為夕陽下龜裂乾涸的土地。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Inside Climate News】一篇上周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指出,由於全球暖化導致蒸發增加、降水模式轉變,地球的土壤在過去40年流失大量水分,且土壤水分截至2021年還沒有恢復。研究也指出,根據當前氣候條件,這波乾涸很可能是不可逆的變化。

該研究作者之一、墨爾本大學環境水文學家Dongryeol Ryu表示,21世紀初全球海平面的大幅上升,與土壤水分消失狀況相符;每從陸地上損失3.6兆噸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約1毫米。Ryu說,人們對洪水、野火等會造成立即性危害的災難相對警醒,但全球乾旱在暖化驅動下正緩慢致災,「看不見不代表不重要」。

(原文:Earth’s Land Masses Are Drying Out Fast, Scientists Warn

經費嚴重短缺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5,800萬人陷飢餓危機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援助計劃目前資金短缺,恐讓5,800萬人陷入飢餓危機,全球人道援助正面臨重大挑戰。圖為志工分送熱食給有難民。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Reuters】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上周表示,由於捐助資金短缺,全球將有5,800萬人面臨極度飢餓或飢餓的風險;資金不足也威脅到全球28個危機地區的供水計劃,包括加薩、蘇丹、敘利亞和剛果。

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在區域衝突和氣候危機影響下,全球有3.43億人正在經歷嚴重的糧食不安全。該機構網站資料指出,截至3月24日,世界糧食計劃署只收到15.7億美元的資金,較去年同期下降四成。

雖然該機構並未指責特定國家削減捐款,但其歷年來最大的捐助國為美國,而美國政府2025年的捐款迄今不到去年捐款總額的一成。英國政府則以資助國防建設為由,宣布今年將削減對外援助。反貧困組織Caritas Europa表示,一些歐洲國家也在計畫減少對外援助預算。

(原文:UN's WFP says 58 million face hunger crisis after huge shortfall in aid

邁向「無車城市」願景 巴黎公投決議擴大行人徒步區

為推動「無車城市」願景,巴黎公投決議將現有500條街道改為行人徒步區,並大幅減少市區停車空間。圖為巴黎街頭行人徒步區與艾菲爾鐵塔景致。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The Independent】為了推動車輛減量、改善空氣品質等舉措,法國巴黎近日進行公投,決議把市內的500條街道改為車輛無法進入的行人徒步區,意味著未來巴黎街道的行人徒步區比例會突破一成;該決定也將移除現有的一萬個停車位。

官方統計指出,這次公投投票率並不高、僅約4%,但投票民眾中有66%支持該措施。這也是巴黎近年與交通有關的第三場公投,先前兩場公投分別為:2022年決議禁止騎乘共享電動滑板車,以遏止違規亂象;2024年則決議將SUV(Sport Utility Vehicle,中文可譯為運動型多用途車)的停車費用提高兩倍,以改善空汙和氣候問題。

(原文:Parisians vote to ban cars from 500 more streets

台灣首屆河川希望工程獎出爐 盼為河川復育開路

主辦單位也安排獲獎單位進行作品得獎分享,圖為特別獎田寮洋一、二、三圳取水設施更新改善工程,由中興工程顧問楊佳寧組長進行分享。記者蔡宗儒/攝影

【聯合新聞網】台灣河溪網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舉辦首屆「台灣河川希望工程獎」頒獎典禮,公布5件希望工程獎、2件失望工程案例,目的是為台灣河川復育點燈開路,找到新「溪」望。

台灣河溪網協會理事長廖桂賢指出,過去台灣河川可能為了防災、取水等目的被嚴重水泥化,但本次評選希望看到生態面的改善。廖桂賢以獲得水患治理類特優獎的種瓜坑溪為例,這是全國第一個由私人地主主動發起的河川復育案例,藉由拆除高聳護岸,讓溪流自由氾濫至地主土地,並進行小型洪氾平原復育,也有助於減輕下游水災風險。

台灣河溪網協會秘書長鄒明軒也重申,提出台灣河川失敗工程名單,並非要指責特定單位或執行團體,而是要凸顯背後存在的治理問題。

(原文:第一屆「河川希望工程獎」名單出爐 為台灣找「溪」望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