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追蹤 願景永續周報
願景氣候Weekly:工研院發表「氫能藍圖」、美最高法院判環保局「無權限制」發電廠碳排
  • 標準
  • sdg
  • sdg
  • sdg

願景氣候Weekly:工研院發表「氫能藍圖」、美最高法院判環保局「無權限制」發電廠碳排

2022-07-02 記者/周妤靜
小編報告:願景工程基金會持續追蹤「氣候危機」議題,每周一推出「願景氣候周報」,為讀者挑選5則國內外重要新聞,掌握最新進展。

一、工研院配合2050淨零路徑發表「氫能發展藍圖」

氫能被視為淨零碳排的解方之一,全球已有超過30個國家及地區發布氫能戰略。圖/取自MotionElements

【環境資訊中心】工研院6月27日發表「台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規劃未來30年氫能於發電、工業、移動載具等領域內的應用發展。由於氫氣經反應後,只產生水、不排放二氧化碳,被視為淨零碳排的解方之一,全球已有超過30個國家及地區發布氫能戰略;我國國發會的淨零路徑中,2050年氫能預計占電力來源的9~12%。

根據工研院的氫能藍圖,未來將以混燒或專燒氫氣的燃氣發電,逐步取代燃燒化石燃料的發電機組;天然氣電廠將轉型燃氫氣,以達到減碳效益。

在工業應用上,鋼鐵與石化產業可利用氫氣治金、鋼化聯產及使用低碳氫以降低製程碳排;工研院也研發高功率金屬雙極板電池組,可應用於交通載具、無人機及備援電力市場。(原文:工研院發表「氫能發展藍圖」 工業餘氫純化再利用也能發電

願景觀點:淨零轉型的國際趨勢下,氫能、地熱、海洋能正蓬勃發展。政府應支持新興能源的研發與應用,同步規劃潔淨能源的基載量能,提出能源運送與儲放空間等措施,以利穩定供電。今年三月國發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隨後台大風險中心與願景工程基金會共同辦理「淨零碳排路徑的理想與現實」論壇,如何確保低碳能源的多元性與穩定性,是專家學者及公民團體皆關注的重點。

二、面對極端氣候,行政院核定氣候調適、防災預算

為避免災害發生,中央氣象局今年5月起試辦「山區暴雨警示訊息」,選定雙溪、虎豹潭及大豹溪3個高風險遊憩區域,透過手機災防告警(PWS)試辦作業。圖/取自MotionElements

【經濟日報】行政院長蘇貞昌6月28日主持「中央災害防救會報第46次會議」,要求各部會加強防災科技監測與告警系統,如:農委會精進「不安定土砂災害管理」;交通部督導台鐵局完成鐵道邊坡告警系統;以及內政部規劃「AI智慧搜救派遣系統」計畫。

行政院已核定「強韌台灣大規模風災震災整備與協作計畫」,預計5年投入近10億元,由中央與地方協力,並導入企業與民間聯防機制,強化台灣面對極端氣候的韌性。(原文:面對極端氣候 蘇揆:5年投入10億防風災地震

願景觀點: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全球均溫若增加1.5°C,熱浪將更頻繁、冬季時間也會縮短。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綜合IPCC的研究指出,2060年起,台灣不再有冬天,且極端降雨的頻率與強度都將提高。 因此,除了減排溫室氣體,減緩氣候變遷可能的衝擊之外,政府也必須擬定氣候變遷下的「調適方案」,利用科技預測極端氣候的衝擊,並進行台灣各地脆弱度的風險分析、加強管理。「氣候調適」奠基在國內的基礎科學研究上,政府應投入研究預算、建立氣候調適治理的體制,如成立國家級氣候變遷科學研究專責機構。

三、歐盟2035確定向燃油汽車說再見

歐盟2035年起新車零碳排,等同禁止燃油車上路。圖/取自Unsplash

【經濟日報】歐盟將於2035年完全禁售內燃機引擎新車,以百分之百消除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換言之,未來歐盟的新車市場只有電動車款,目前動力來自燃燒汽油、柴油的汽車都將出局。

該政策在6月29日闖過最後一關,這是歐盟想要達成2030年前溫室氣體減量55%目標的重要一步,也促使全球汽車產業轉型。曾反對此政策的德國、義大利等汽車大國之所以願意妥協,是因歐盟環境部部長們為燃油引擎開了另一扇窗:只要合成燃料或油電混合車能達到零排放的可能性,便可以上市。(原文:德國妥協 歐盟2035確定向燃油汽車說再見

願景觀點:許多歐洲國家目標在2030年達到電動車市售占比100%,早了台灣十年。在此之前,台灣應設法提升公共運輸的使用率,以降低交通運輸的碳排放。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建議,透過課稅管理自駕者的外部成本,並提供「綠色紅利(green credit)」,凡搭乘公共運輸就給予紅利回饋,透過政策引導大眾行為。 淘汰燃油車為淨零目標下的全球趨勢,但在運具電動化的歷程中,政府應顧及傳統機車行的轉型與升級,助機車行黑手提升電動機車的維修技能,以達到公正轉型。

四、美國最高法院判環保局「無權限制」發電廠碳排

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溫室氣體生產國,也是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角色。圖/取自Unsplash

【NY Times】6月30日,美國最高法院以6:3的投票結果裁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無權對燃煤電廠的碳排量設定上限。這使得拜登政府更難達到十年內減碳50%的政策目標。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John Roberts)認為,《清潔空氣法》( Clean Air Act)授權EPA介入各州的減排計畫,侵犯了各州的管制權力。燃煤產業、保守州讚許這項判決;拜登政府對抗氣候變遷的工具遭到剝奪,白宮發言人表示,最高法院的裁決是「法院的另一項毀滅性決定,旨在讓我們的國家倒退。」(原文:Supreme Court Limits E.P.A.’s Ability to Restrict Power Plant Emissions

願景觀點:去年「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驗收各國減碳現況後發現無明顯進展,難以達到「全球控制氣候增溫1.5°C以內」的目標。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溫室氣體生產國,也是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角色。若美國無法如預期達到減碳目標,很可能衝擊全球淨零轉型的進程與決心。

五、H&M取消被控漂綠的永續標示

「快時尚」的後遺症是造成高碳排、龐大難解的垃圾汙染。圖/取自Unsplash

【Guardian】快時尚品牌H&M停用永續成衣聯盟Sustainable Apparel Coalition (SAC)提供的永續指標(Higg Index),因挪威消費者聯盟(NCA)指控「與傳統材質相比,用水量少了88%」、「與傳統材質相比,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少了14%」等商品宣稱為「漂綠」,H&M若不停用此標示,將面臨經濟制裁的風險。

永續時尚倡議者格羅根(Grogan)指出,SAC的永續指標並沒有要求品牌揭露商品製造了多少塑膠微粒、是否可被生物分解,且商品的永續數據、資料皆由品牌自行輸入,公信力可議。他也強調,真正的永續,是商品生命週期從製造到回收,皆可循環使用。(原文:Fashion brands pause use of sustainability index tool over greenwashing claims

願景觀點:開採、製造,終至丟棄的「線性經濟模式」是現代社會最主要的經濟型態,「快時尚」即為線性經濟的典型。但縮短商品的使用時間以促進購買,後遺症是造成高碳排、龐大難解的垃圾汙染,並加速耗竭天然資源。H&M未改變此生產消費模式,僅以漂亮的「永續」數據作為商品包裝,因此被批評為「漂綠」。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