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近兩年房價再次飆漲,蔡英文總統於元旦文告鄭重宣示:「強力遏制不法炒作及囤積。」因此行政院於今年4月大張旗鼓提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
由於這部修正草案將直接打擊過往房市炒作中最猖獗的「預售屋換約」,因此也被稱作「最強打炒房法案」,並引發建商群起反對。
今年4月底蔡總統的表哥、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便公開表示「政府對於預售屋換約應採取鬆綁」,內政部於5月10日強烈回應「不可能同意這件事」,其衝突劇烈可見一斑。而在利益擺不平的情形之下,《平均地權條例》在上個立法會期中,遭民進黨內政委員會召委張宏陸技術性排除審查。
而在行政部門內部,對《平均地權條例》的態度也頗為分歧,一方面內政部多次發布新聞稿表示,將堅決通過建商所反對的《平均地權條例》;另一方面內政部長徐國勇又為了討好建商,大讚房地產為「護國群山」。
既然打擊房市炒作是總統元旦的公開承諾,而行政院也已經通過草案送入立法院,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嚴重地「府會不同調」,乃至於行政部門內部的分裂呢?
蔡政府大鬆綁,造成房市飆漲
由於馬政府時期房價飆漲,在住宅團體與當時最大反對黨民進黨的龐大壓力下,制定了許多抑制炒作的政策。如最初版的實價登錄、房地合一稅,以及2010年至2014年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新增〈中央對直轄市與縣(市)政府計畫及預算考核要點〉中的「房屋稅稅收努力程度」項目等。
但實際上,蔡英文團隊自2015下半年競選伊始,便表示「打房問題不存在」,不只是迴避高房價問題,甚至認定高房價是不需要處理的問題,並在上任後將其在野時迫使馬政府通過的許多「抑制房市炒作」的措施接連解除。
2016年時,馬政府時期的信用管制幾乎取消,僅留下相對無用的高價住宅限貸。若信用管制的取消還可以說是「非戰之罪」,但2017年顧立雄出任金管會主委的作為則毫無疑問必須由蔡政府負責。因為其調降馬政府時代拉高的房貸風險權數、調整《銀行法》72-2條的項目以增加銀行放出房貸的限制、鬆綁《保險法》第146條之2保險業投入都市更新的相關限制,使保險業投資房地產的限制變小。財政部也在2017年將「房屋稅稅收努力程度」項目刪除,自此不列入財政績效的考核。
而央行從2020年開始陸續推出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並重新調高房貸風險權數,實際上也僅是稍微將過去對房市的過度放寬「略加緊縮」,財政部2021年3月曾短暫表示要研擬囤房稅,亦在短短幾日後退縮改口。
至此可以確定的是,蔡政府各部會的作為對房市極為寬容,對近年來的房價飆漲均有責任。但在民怨四起需要加強管制時,卻只是在個別部門亡羊補牢,整體而言仍是原地踏步甚至退縮避責。
內部利益擺不平,修法難推動
理解這波房市飆漲與蔡政府的關係後,就可以更明白為什麼這次《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一波三折,甚至很高機率將就此夭折。
但關鍵是,這次房市飆漲正是蔡政府有意放縱的結果,因此在《平均地權條例》草案前,所有政府主動提出、號稱可以「健全房市」的方案,要不是幾乎無關痛癢,就只是夢回馬政府。在這樣的狀況下,要推動修法首先搞不定的便是「自己人」,自然難以推動。
在完全執政(總統為民進黨籍、立法院也是立法院過半多數黨)的狀況下,理論上由民進黨執政的行政院所提出的法案,應當可以十分迅速排審通過。《平均地權條例》草案遲遲未審,除了內部利益無法擺平外,別無其它解釋。
蔡總統面對此一現狀也神隱,彷彿那個曾強硬表示「強力遏制不法炒作及囤積」的人不是她,僅有內政部部分官員(如花敬群)強勢堅持,僵局自然在所難免。
從市場預期可知,修法影響甚大
也就是說,《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真的有用:因為預期未來預售屋不得轉手,所以投資客不太進貨了;因為還沒三讀,他們開始瘋狂倒貨、獲利了結。
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於打炒房是很支持的,而且他們也都明白要玩真的就是要「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民眾的眼睛雪亮得很。
因此無論從客觀數據、主觀感受來看,即便尚未三讀通過,市場便早已提前感受到《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的威力。過去大量投資客透過紅單與預售屋契約「團購炒作」將房價大幅推升的同時,也成為建商心目中最好的「優質客戶」。
而這麼有效的法案一旦順利通過,並迫使預售屋與新成屋契約禁止轉售,等同於斬斷投資客的大部分操作空間,他們要炒房就只能等到興建完畢後才能夠進行。
這對投資客的資金與風險承受需求都大幅拉高,並連帶讓建商買氣與賣價大幅下降,戳破「國王的新衣」,當然需要「慎之又慎」。目前蔡政府採取的方式,便是盡可能冷處理《平均地權條例》,讓「建商得利」的同時盡量降低改革未果的民怨衝擊。
民眾可表達民意,形成輿論壓力
一旦民怨沸騰並指向改革法案未能通過,他們才有可能在「權位可能動搖」的前提下改變作為──如同當年民進黨透過此一模式迫使馬政府通過許多改革法案一樣。
與此同時,內政委員會的召集委員已然選出,民進黨為王美惠委員,國民黨為林文瑞委員。他們是本會期《平均地權條例》是否能夠排審的關鍵角色,筆者呼籲大家前去「表達心聲」,促使最有效的打房法案有機會排審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