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各種看見 社福政策 巫馥彤專欄
巫馥彤專欄:受刑的聖誕阿嬤
  • 標準
  • sdg
  • sdg
  • sdg

巫馥彤專欄:受刑的聖誕阿嬤

2023-01-10 社工/巫馥彤

出監前,收容人會將身上的囚服脫去,穿上當初入監時,自己的便服。

許多人是在措手不及、毫無防備下,被警察臨檢、發現通緝身分,然後被帶到派出所、地檢署,才到了監所。被捕當下,他們可能還在家門外抽菸,或走到巷口超商買飯,或在家呼呼大睡,身上穿著一襲居家睡衣。因此,常看到有人穿著睡衣和拖鞋入監與出監。

有天,一位準備出監的阿嬤換下囚服,穿上自己入監的衣服,當他走出舍房時,所有人都驚呆地望著阿嬤,他身上竟穿著大紅色的聖誕老人裝扮!

入監時,她就穿著這套衣服。正確來說,阿嬤在服刑前每天都穿著聖誕老人裝,四處走跳。

阿嬤說,「我上輩子是神,轉世化身為天使」。關於為何天使要穿聖誕老人裝,阿嬤沒告訴我答案。

每天阿嬤都去買糖果,在街邊發放予往來的行人,這是為了「做好事、幫助人」,「還可以做功德迴向給我小孩」,然而阿嬤的三個孩子對他的行為不能理解,更因此感到困擾、丟臉。

三個小孩已四十多歲,成家立業。孩子們租了房子,讓阿嬤一人獨居,每月定期給他生活費。他們願意照顧阿嬤,但是在生活保持距離的前提下。

阿嬤不知道孩子們做什麼工作、住哪裡,對於孩子的狀況一無所知。有天,阿嬤從親戚家打聽到,大兒子是南港一間動物醫院的院長。阿嬤掌握這項資訊後,為之振奮,開始走遍南港的每個里每條路,一家家動物醫院找,逐院詢問院長的姓名,只為知道兒子的消息。

經過幾天的努力,終於被阿嬤找到兒子所在的動物醫院了,阿嬤穿著聖誕老人的衣服,和醫院的員工介紹「我是院長的媽媽」,邊從袋子裡抓起一把糖果分送給大家。

兒子覺得阿嬤是來醫院鬧事的,感到生氣又難堪,並嚴厲地警告阿嬤不准再出現在他的醫院。之後,兒子接到阿嬤的消息,便是收到法院通知時。

聖誕裝阿嬤為何被捕?

阿嬤平日白天常常去家附近的麥當勞,在那認識了另一位阿婆,阿婆身體不好,每天都吃麥當勞,且和阿嬤一樣一人獨居。

阿嬤和阿婆漸漸熟識,兩人成為照顧者和朋友的關係。阿嬤說,「我看阿婆行動不方便,每天都吃麥當勞也不好,所以都會幫他準備飯菜,讓阿婆吃得健康一點」。

在每天朝夕相處和照料下,阿婆漸漸積累對阿嬤的信任。畢竟對於子女都不在身邊的阿婆來說,阿嬤是阿婆身邊唯一的陪伴與倚靠。

行動不便的阿婆開始會將存摺印章交予阿嬤,讓阿嬤從她一兩百萬的存款中,提領一些錢出來,當作生活費和付給阿嬤的菜錢。

而阿嬤除了照顧阿婆以外,平時仍固定去買糖果、發糖果。阿嬤身上的錢漸漸用罄,不夠買糖,但對阿嬤來說,在街邊發糖予路人,是「做好事、積功德」,是實踐信仰的方式。

聖誕糖果。插畫/陳靖宜

阿嬤只好和糖果店老闆商量,糖果錢先欠著,就這樣賒著賒著,竟積累了五萬元的帳。阿嬤和阿婆商量,「你能不能借我五萬塊還糖果店,我到時有錢,就拿六萬還給你」。哇,這利息簡直比高利貸還好。

和阿嬤是好友的阿婆聽到這,當然一口答應,毫不猶豫,她支持阿嬤繼續堅持自己想做的事。

幾個月後的農曆新年,子女們來和阿婆見面吃年夜飯。這是平時了無音訊的子女,唯一會來探望阿婆的日子。這天吃飯時,子女發現阿婆存摺裡頭的錢竟然減少了,咄咄追問阿婆:「錢去哪了?」

阿婆娓娓說出他和阿嬤的關係與借貸一事,「我相信阿嬤有錢時就會還的」。子女聽了忿忿不平,覺得阿婆的存款少了就是被詐騙的,決定要將阿嬤告上法院。

阿嬤沒有和他的子女提起這件事,穿著一貫的聖誕老人裝,一人獨自走進法庭,和法官說:「我是天使的化身,要來拯救世人。」

直到收到法院判決時,阿嬤的子女才知道她要進去監獄服刑了。因子女們一直無法理解阿嬤的行徑,抱持著「看她進去關幾天,會不會好好反省」的想法,希望阿嬤不再給子女丟臉添麻煩,放棄發糖果,亦放棄她嘴裡喃喃的信仰。

關一關,就可以好好反省?

就這樣,我在監所見到阿嬤。

阿嬤和我分享他身為「天使轉世的聖誕老人」,要發糖果做功德的論調。毋論此涵納不同宗教觀,也無需探討是否合乎邏輯,因這就是阿嬤所信仰的價值,他建構出來的真實世界。

在監期間,偶爾阿嬤不配合規定時,管理員會開玩笑地說:「再這樣就要把你的聖誕老人裝丟掉囉!」以此作為下下策的籌碼。聽到此句,阿嬤便願意遵從所有規範,捍衛他所堅信的信仰。

待刑期屆滿之日,我們不放心讓阿嬤一個缺乏現實感的老人家獨自出監返家,便聯繫她在動物醫院擔任院長的兒子來接她。

阿嬤聽到平時覺得她丟臉難堪的兒子,願意來監所接她,開心地不敢置信,連問了數次:「真的嗎?」、「我兒子真的會來嗎?」

我跟兒子說明阿嬤的狀況,建議他帶阿嬤到精神科就診進行評估治療,取得福利身份後,未來就可到康復之家或日照中心接受妥善的照顧。

「一直以來,我和其他兄弟姊妹都覺得,她總是講那些奇怪又固執的話,完全無法溝通,也不知道該拿她怎麼辦。趁著這個機會,想說或許讓她來關一關她可以好好反省改變。但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原來可能是她生病了、需要治療。」兒子說。

許多人剛入監的那刻,我就已預見了他的下次服刑,這是十分無奈且難過的事。

他的再犯,不是因為他不知悔改,想要犯罪,而是他缺乏適當的環境、教育、機會和治療。

如果坐牢只是剝奪自由,沒辦法減少犯罪,反而讓人在服刑的過程中,逐漸失去資源和支持,增加犯罪可能。那坐牢的意義是什麼?

我努力在做的是,盡可能讓受刑人在出監前,有更好的環境和機會。

諷刺的是,很多人像這位阿嬤一樣,因為坐牢才接觸得到治療和社會資源,獲得他們本來就應得,卻被社會網絡漏失的支持。

套句我常和出監的人說的話:「希望不要再看到你。」這句話,不只是告誡受刑人不要再犯,更是考驗我們的社會安全網是否做好承接的準備。

巫馥彤專欄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