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移工人權 移工生養這條路
【移工生養這條路】盤點在台移工生養政策:如何兼顧勞雇權益?
  • 標準
  • sdg
  • sdg
  • sdg

【移工生養這條路】盤點在台移工生養政策:如何兼顧勞雇權益?

2023-05-17 願景工程伴飛計畫/黃姿華、梁家瑋

本篇為〈移工生養這條路〉系列報導之四,作者採訪多位在台懷孕的東南亞移工、他們的雇主和仲介,揭露移工生養路上的阻力。本文為系列報導最後一篇,作者盤點在台移工懷孕、育兒時,可運用的資源。問題是,鮮少移工、雇主及仲介知道相關資源,導致勞雇權益受損。

「她們是來台灣工作的,不是來生孩子的,要生小孩回自己國家生!」「移工享受性愛,小孩卻要台灣政府養?」談到移工孕產、育兒議題的時候,許多台灣人表達無法接受,認為他們不應該享有在台懷孕生子的權利及社會保障。

然而,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面臨勞動力短缺,必須自東南亞引進大量的移工。世界各先進國家,同時在爭搶由海外輸入的勞動力,不得不逐漸調整政策,讓移工逐漸可以獲得永久居留等移民資格。處在社會變遷過程中,政府對於移工在台生子成家的需求,必須有所回應。

隨著「黑戶寶寶」的議題帶動社會對無證移工生子議題的省思,「合法移工棄嬰」案件的層出不窮,也讓移工「能生不能養」的問題浮上檯面,損及台灣人權立國的形象。且台灣已立法將《兒童權利公約》內國法化,基於對兒童人權的保障,移工育兒的困難處境,急需社會了解。

因此,我們就勞動與社會福利的制度面,分別盤點移工在台生養這條路上的政策,希望能描繪出問題的樣貌。

台灣現有哪些保護懷孕移工的措施?

在台灣工作的移工一旦離職,就必須在兩個月內找到新雇主,但懷孕移工挺著大肚子,幾乎不可能找到新雇主,往往因此面臨返鄉的命運。對移工來說,因為懷孕生產中斷在台職涯的代價,不僅是損失產假期間的薪資,還有過去所付出的仲介費,從數萬至數十萬元不等,幾乎是在台一年的薪資,將血本無歸。

有鑑於此,勞動部在2019年10月訂定處理原則,重申依法禁止解雇懷孕移工,但已經合意離職的移工可以透過「暫停轉換雇主」繼續留台,待產後再找新雇主。 然而,監察院在2022年5月發表一份的糾正案文與調查報告中點出,勞動部空有法令與措施,卻落實不足,導致女性移工懷孕仍遭強迫解約回國。

根據監察院的這份報告,每年究竟有多少移工在台灣懷孕、生產?多少人因為懷孕被強迫解約回國?多少人順利行使產假權益?多少人暫停轉換雇主,並在產後找到新的工作?台灣政府僅有些許線索,是申請生育給付的人數,以及1955移工熱線申訴案件數,對於全貌並沒有確實掌握。

許多移工都不約而同的表示,一但被雇主或仲介發現懷孕,就只會一直被追問何時才要回家。沒有任何人會主動告知她們的產假權益,也不會主動將暫停轉換雇主作為選項讓她們選擇。監察院報告中也指出,2021年只有二十四名懷孕的社福移工申請暫停轉換 ,顯然使用者少。

移工在台自然會有各種社交關係、生理需求,懷孕亦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攝影/梁家瑋

資訊不對稱,使懷孕移工的勞動保障無法落實

台北市仲介同業公會副理事長張斯堯並不諱言,仲介業者得知移工懷孕,多半會讓她們返鄉生產。「就我們所知,她們也都想回家比較多。」想繼續在台灣工作的移工怎麼辦?「她們可以重新申請來台工作。」至於移工所擔心的高額仲介費,張斯堯表示,那是國外仲介收取的,台灣仲介也沒辦法。

張斯堯對「暫停轉換雇主」的政策沒有印象,也不清楚要怎麼辦理。「政府可能要多宣導。」張斯堯補充說,如果移工有要求,仲介業者應該都是樂於協助辦理:「畢竟在缺工的情況下,她們也是很重要的勞動力。」

勵馨基金會移住者服務中心自2022年起,受政府委託辦理外國籍婦幼諮詢服務中心,專為懷孕移工提供諮詢,並安置懷孕離職後無處可去的女性移工。服務中心2022年間共提供1,589次諮詢服務。

中心主任李凱莉表示:「一開始我們告訴移工,可以申請暫停轉換雇主,也可以請求安置。移工卻跟我們說,地方勞工局跟她們說沒有這些規定,我們才發現不是所有相關單位都很清楚這些新政策。」

經歷許多橫向協調以後,李凱莉認為,各縣市的移工諮詢部門應該都已經配置了解懷孕移工政策的人員,避免移工從中央獲得資訊,卻無法在地方實踐。中心主任李凱莉形容,彷彿是「將中央政策輸送到末梢神經」。

「也有雇主打電話來,劈頭就罵,問我們為什麼要鼓勵移工在台灣生小孩。」李凱莉說,台灣政府對移工職涯的保障,經常被過度解讀為「侵害雇主權益」,需要謹慎的溝通:「我們讓雇主明白,移工暫停轉換雇主以後,她們的名額就不會被佔用,可以盡快聘僱其他移工,大部分的雇主就比較能接受。」

另外,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政策研究員吳靜如也指出,如果移工需要申請暫停轉換,受限於中文書寫能力,多半需要透過仲介公司代辦。但如果仲介對政策不了解,或是消極處理,移工就有可能面臨轉換期滿出境或逾期居留的問題。「政府要有語言友善的窗口,直接受理移工申請暫停轉換,政策才能被落實。」

缺乏適合移工的育嬰環境,使得移工父母難以在台養育子女。攝影/梁家瑋

台灣的育兒支持政策,多半排除移工

台灣每年約有4,000至5,000個新生兒的生母為東南亞國籍,這些資料會由移民署勾稽,若發現生母是移工,也會輔導新生兒取得在台居留證。但這當中究竟有多少是移工在台生下的孩子,沒有任何公開的數字。

根據衛福部社家署所公布的社會福利扶助措施,非本國籍兒少的生母或生父行方不明,無適當照顧者予以照顧時,地方政府得安置於寄養家庭、兒少安置及教養機構或經地方政府委託照顧之人,提供生活照顧及協助就學等服務。

但絕大多數的移工都不符合行方不明的要件,也沒有要出養自己的孩子,比起安置,他們更需要的是育兒的協助措施。對此,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李臨鳳受訪時表示,政府托育媒合平台有30位保母為新住民,會使用移工語言。然而該平台目前只有中文網頁,選項僅有可收托新住民幼兒,沒有移工子女的選項。此外,就可收托新住民幼兒保母做檢索,也找不到任何一筆資料。

李凱莉表示,移工育兒困難主要還是托嬰成本問題。移工被排除在台灣的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之外,政府對於移工育兒的需求並沒有普遍性的協助措施。通常只能依個案的特殊境遇,尋求社會局個案處理。但語言的隔閡,也讓移工難以主動向台灣社會求助。

相關補助、制度的缺乏,使得許多移工將小孩生下後,被迫要將小孩送回國。攝影/梁家瑋

為什麼移工有工作卻養不起孩子?

根據勞動部統計,2022年6月產業移工總薪資平均為32,303元,扣除所得稅、社會保險、宿舍費與仲介費等固定支出後,實際可支配所得在24,000元以下;而家庭看護移工總薪資平均更只有20,533元。

低薪之外,移工還面臨沒有個人空間的問題。產業移工宿舍多半不能帶小孩同住,家庭看護更是二十四小時住在雇主家中。而台灣二十四小時托育保母行情在每月兩萬元以上,還需另付擔尿布、奶粉、副食品等費用,已經超過移工的負擔能力。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表示,台灣的零到二歲托育只有一成左右是公共托嬰中心收托,其餘九成都是送私人托嬰中心和保母,政府再以托育補助協助個別家庭得以負擔托育費用。而移工被排除在補助以外,也就更顯弱勢,也違反兒童權利公約的禁止歧視原則。

除了收入不足以支付正規托育以外,語言隔閡也讓移工找不到合法托育資源,許多移工因此在台灣找到無證移工充當保母。

覃玉蓉表示,弱勢父母將小孩交由白牌保母照養,看似滿足了托育需求,但白牌保母收托價格低,收托人數也較高,容易衍生兒虐風險。再加上無證移工隨時可能被遣返,無法成為穩定的保母。

李凱莉表示,有些移工試圖與兩對以上的親子同居,以類似「小家」的方式共同照顧彼此的子女。但只要有任何一方工作產生變動就可能崩解,不容易形成穩定的照顧模式。

李凱莉因此也觀察到,移工向服務中心諮詢,了解政策環境並評估自身能力後,大多數都會選擇將孩子送回母國,讓親友協助照顧。

對此,監察院在調查報告中提到,移工媽媽為了繼續留在臺灣工作,不得不與年幼子女分離,被迫犧牲孩子,不符合兒童最佳利益,並建議勞動部與衛福部妥善規劃研議處理。

社家署科長張婉貞則回應,兒童權利公約裡母子不分離的這塊,並未要求一定要讓孩子居留,只是要母子就算在不同國家,也能保持聯繫。孩子可用旅遊等方式進來台灣。李臨鳳說,因資源配置問題,育嬰福利應以國人優先,移工育嬰這塊,鼓勵企業托兒,或可由勞動部就安基金支出相關費用。

移工與子女長期分隔兩地,從台灣寄回禮物彌補缺席的母愛。攝影/梁家瑋

移工放產假形成照顧空窗期,雇主卻無法靠長照2.0補人力

有長照需求的家庭看護雇主,若讓移工依法修足八周產假及六個月育嬰留職停薪,會面臨最長八個月的空窗期。這段期間,因為移工仍然「在職」,也無法使用長照政策的各項服務,甚至還要每月繳納就業安定費,這個狀況對雇主來說並不公平。

如果雇主想要避免移工休長假的空窗期,現況下只能選擇跟看護達成合意解約並申請暫停轉換雇主,才能合法另聘新看護。在照顧需求的滿足不能被中斷的前提下,勞雇關係只好被迫中斷。

因此,也有雇主希望能夠聘僱短期「職務代理移工」,讓家中看護移工安心請產假,產後休息安頓好以後再回來工作。對此,勞動部勞發署跨國勞動力組專委黃偉誠回應,推行移工職代有困難,畢竟真的比較難找到同意做短期的移工。

黃偉誠建議,家庭看護移工休長假期間,雇主可以使用喘息與短照服務獲得勞務供給。衛福部卻對監察院表明「喘息服務非屬替代外籍家庭看護工請產假的人力支援措施」。換言之,政府部門之間,對於如何保障懷孕移工的產假,兼顧長照家庭的照顧需求,並沒有明確的共識。

懷孕就離職待產、產後嬰兒送回國,是許多移工為延續在台職涯不得不的選項。現況與國際公約的規範相去甚遠,卻是台灣政府相關部門默認的最佳解。雖然監察院在2022年5月提出糾正案,但政策究竟應如何保障移工在台生子成家的權益,卻未見一絲動靜。

政府沒有在移工需要長假時,給予長照家庭相應的人力支援政策,就容易形成雇主和看護之間難以兩全的張力。

吳靜如特別點出,家庭看護移工被排除在勞動基準法之外,又非勞保強制納保對象。讓看護移工的產假沒有薪資,也沒有生育給付,生得起也養不起。覃玉蓉也批評,以聘僱不到五人為由,使家庭看護移工或各業勞工無法享有勞保,是不合理的政策。

吳靜如表示, 移工孕產育兒難題,根源是沒人權的藍領移工管制政策。例如產業移工即便有勞基法保障,還是會受到三年一聘的定期契約限制。「當雇主以三年期滿為由不續聘,即便擺明了是針對懷孕或育兒,移工也無法主張懷孕歧視。」

「台灣的勞動政策把勞工當成勞動力,而非人來看待,這在移工身上特別嚴重。」吳靜如表示,如果不從移工政策框架改善,只是小幅度微調行政措施,要讓移工安心在台孕產育兒, 只是緣木求魚。

〈移工生養這條路〉系列報導

核稿/鐘聖雄 編輯/周妤靜、陳靖宜

本專題報導為 願景工程 – 2022 獎助採訪伴飛計畫 獎助作品——

願景工程於2022年舉辦「獎助採訪伴飛計畫」,提供每件作品獎助金,協助想要寫出好報導的人,完成報導任務。歷經超過半年的打磨,完成作品陸續和讀者見面。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