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教育 偏鄉教育 偏鄉教改難
【偏鄉教改難】屏東教育里長伯,舉全村之力養大偏鄉孩子
  • 標準
  • sdg
  • sdg

【偏鄉教改難】屏東教育里長伯,舉全村之力養大偏鄉孩子

2023-09-20 記者/周妤靜

台灣最南端的溫泉聚落——屏東縣車城鄉溫泉老街,冬天旅遊旺季後就恢復農村作息,仲夏夜七點便無聲無息;直到去年,暗路旁的車城國小溫泉分校在傍晚亮起燈火,傳來講課、聚會的熱鬧聲響。

點燈的是溫泉分校因少子化閒置至少十年的部分校舍,去年九月才在屏東縣政府支持下改頭換面。這棟校舍只在晚上和周末開放,有如孩子課後的「秘密基地」。

「我一個禮拜進『基地』兩、三次。」溫泉分校六年級學生楊秉諺說,只要無聊,就約同學在這打發時間。小學生聚集基地學木工、做料理、玩桌遊;若沒有活動,也會在基地的木頭地板上或坐或躺,看看課外讀物或圍著「店長」談天說地。

孩子口中的「店長」,是基地的營運管理人蔡昀諺;「秘密基地」是「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TFT)」營運的「屏東教育創新基地」,也是青年創意與在地資源共同投入的偏鄉教育創新匯聚點。由屏東縣勞工暨青年發展處輔導、運用的是國發會地方創生經費。

「孩子有認同感就會自己來,」蔡昀諺說,基地的營運時間與學校完全相反,目的是以民間力量和學校老師「接力」照顧孩子。他舉辦有地方特色的課後活動,由在地農夫講課,帶孩子認識、料理車城的驕傲——洋蔥。台灣本土洋蔥有一半來自車城鄉。

基地舉辦課後活動,帶學生認識家鄉產業。攝影/劉學聖

當地老師也找蔡昀諺協辦課程。恆春國小的老師說,學生缺乏觀察及描寫的能力,寫起作文就像記流水帳。蔡昀諺於是與老師一起開發教案:陪孩子在車城社區走動、拍照,再將照片帶回教室,一同回顧社區帶給孩子的聽覺、視覺或觸覺印象,練習描述照片中的人事物,再把故事放到紙上,用文字產出一篇還挺像樣的作文。

「有基地,差很多!」家長不吝給掌聲。林美惠的兩個孩子就讀溫泉分校,她說,溫泉老街周邊都是稻田,不像都市有博物館、藝文展覽,充滿文化刺激 。在基地出現之前,孩子的課後活動只有滑手機、看平板。

現在,她的孩子不時往基地跑,因為那裡有稻田、電線桿以外的「好康」。高年級的哥哥參加基地成立的腳踏車隊,與恆春鎮各校孩子在周末練騎,完成從車城鄉騎到牡丹鄉的壯遊。

slide

基地成立腳踏車隊,恆春鎮各校孩子在周末練騎,完成壯遊。攝影/劉學聖

基地成立腳踏車隊,恆春鎮各校孩子在周末練騎,完成壯遊。攝影/劉學聖
基地成立腳踏車隊,恆春鎮各校孩子在周末練騎,完成壯遊。攝影/劉學聖

蔡昀諺好比「教育里長伯」,期望串連全村的力量,一起養大屏南地區的孩子。他在周六夜晚舉辦「Chill Night」,邀請屏南地區的老師、家長、所有關心教育的人到基地聚會,談心舒壓,也有「對話技巧」練習、性別教育講座,大家一起學習當個好大人。

Chill Night不時激盪出重要的教育議題。蔡昀諺舉例,諮商師分享「療癒桌遊」時,引出老師輔導學習障礙生的困難;這是偏鄉老師共同的困難。由於偏鄉小校少有「駐校特教老師」,老師的班上若有障礙學生,更需要特教研習。

當教師提出需求,蔡昀諺和TFT團隊協助找資源回應:向政府、企業提案,或邀請TFT講師、督導到車城支援。他努力建立屏南地區學校與學校、學校與社區之間的人際網絡,與卡關的老師一起打怪,不讓有心的老師覺得孤單,期待這一切能交織成「讓老師留下來」的拉力,讓偏鄉孩子受益。

圖片編輯/劉十賢
偏鄉教改難・教師出走中 專題及民調 ・偏鄉教育有法有錢,為何留不了人?偏鄉專用教師,為何難以落實?為偏鄉添人氣:小校加盟為偏鄉補落差:偏鄉教師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