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追蹤 願景永續周報
願景永續周報:全球航運達成減排協議、雨水可能成為清潔電力來源、濁水溪下游河道設置風機無須環評?
  • 標準
  • sdg
  • sdg
  • sdg

願景永續周報:全球航運達成減排協議、雨水可能成為清潔電力來源、濁水溪下游河道設置風機無須環評?

2025-04-20 記者/王惠英;圖片編輯/蔡宗儒
小編報告:願景工程基金會擴大關注永續發展議題,每周一推出「願景永續周報」,為讀者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掌握最新進展。以專題式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五篇文章前後串連,有助於讀者認識永續議題最新趨勢。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的亂流再添一樁,他將開放位於夏威夷以西約750英里處的太平洋島嶼遺產海洋國家紀念區進行商業捕撈,這是十多年來首次在太平洋這片遍布珊瑚環礁、棲息著瀕危海龜和鯨魚的廣闊海域引入工業化作業。

儘管美國新政帶來衝擊,全球的永續腳步仍奮力向前,並未停歇。經過近十年的談判,各國終於達成一項全球性協議,以應對商業航運的碳排放問題;自2028年起,船東必須使用更潔淨的燃料,否則將面臨罰款。

此外,蘋果(Apple)公司自2015年以來已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0%以上,並預計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新加坡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指出,雨水​​有朝一日可能成為清潔電力的來源。

台灣近年也大力推動再生能源,風力發電是發展重點之一。但值得關注的是,風電業者只要取得河川主管機關同意,在無須環評程序下,即可進行開發行為,恐影響防洪安全及生態環境。

川普開放廣大海洋保護區,允許商業捕撈

願景永續周報0421: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上週發布了新的行政命令,允許在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之一進行商業捕魚。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紐約時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週表示,他允許在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之一進行商業捕魚,這是十多年來首次在太平洋這片遍布珊瑚環礁、棲息著瀕危海龜和鯨魚的廣闊海域引入工業化作業。

川普發布了兩項行政命令。其一是開放位於夏威夷以西約750英里處的太平洋島嶼遺產海洋國家紀念區。該紀念區最初由喬治・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於2009年設立,並於2014年由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擴大至目前近50萬平方英里的範圍。

其二則是指示商務部放寬那些「對美國商業漁業、水產養殖及魚類加工產業造成過度負擔」的相關規定,同時要求內政部對所有海洋國家紀念區進行審查,並針對是否應開放商業捕撈提出建議。

(原文:Trump Opens a Huge Marine Protected Zone to Commercial Fishing

經過近十年談判,全球航運達成減排協議

願景永續周報0421:各國於日前達成一項全球性協議,規定自2028年起,船東必須使用更潔淨的燃料,否則將面臨罰款,有小島國家與環保團體對於未能通過全面碳稅方案感到憤怒,批評最終協議過於妥協。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BBC】經過近十年的談判,各國終於達成一項全球性協議,以應對商業航運的碳排放問題。該協議涵蓋全球大多數商業船舶,並規定自2028年起,船東必須使用更潔淨的燃料,否則將面臨罰款。

小島國家與環保團體對於未能通過全面碳稅方案感到憤怒,批評最終協議過於妥協,無法實現巴黎協定的1.5°C目標。部分國家如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則被指控在談判中阻撓進展。

儘管該協議被批評「成效有限」,預計到2030年僅可減少8%航運排放,未達成原訂20%減排目標,但專家表示,這是首次針對航運業的國際規範,具開創性意義。未來仍需更多措施來促進潔淨燃料的投資與使用。

(原文:Global breakthrough to tackle shipping emissions

蘋果致力碳中和,全球碳排量已減少六成

願景永續周報0421:蘋果(Apple)公司在已發布的《2024環境進度報告》中寫到,預計203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圖片來源/取自Unsplash

【ESG News】根據蘋果(Apple)公司發布的《2024環境進度報告》,自2015年以來,蘋果已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0%以上,並預計在2030年,也就是五年內實現碳中和目標。

該公司環境、政策與社會倡議副總裁麗莎・傑克遜(Lisa Jackson)表示:「我們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所取得的進展感到無比自豪,因為這牽涉到業務的方方面面,而隨著2030年愈來愈接近,工作變得更加艱鉅,將以創新、協作和急迫感來應對挑戰。」

蘋果為淨零轉型所做的努力,包括去(2024)年全球供應鏈的再生電力已達17.8千兆瓦(GW),比2023年成長17%以上,並避免了2,180萬噸的排放,以及目前在兩個關鍵零件(磁鐵、蘋果設計的電池)中使用了超過99%的再生材料。

(原文:Apple Achieves Over 60% Reduction in Global GHG Emissions

最新研究:雨水可能成為清潔電力來源

願景永續周報0421: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化學學會的《中央科學》期刊中發表研究,透過雨滴落下的特定水流模式,產生大量電能。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Euronews】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研究人員進行實驗,他們利用流經管道的雨滴狀水珠,產生足夠的能量來點亮12個LED。這群科學家認為,雨水​​有朝一日可能成為清潔電力的來源。

科學家運用下列實驗原理:當兩種材料接觸時,其表面的帶電實體會受到輕微推動,就像氣球在皮膚上摩擦會產生靜電的原理一樣,同樣地,流過某些表面的水也會獲得或失去電荷。

該項研究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的《中央科學》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並指出,透過垂直管道落下的水會利用一種特定的水流模式,也就是「塞流」(Plug Flow),產生大量的電能。

(原文:Clean energy from rain? Scientists generate electricity from falling droplets

濁水溪河道設置風機,無須環境評估?

願景永續周報0421:近年來陸域風機數量逐漸成長,有開發商將眼光瞄準濁水溪下游河道,因為依現行法規,河道上設置風機只需取得河川主管機關同意,無需環評。圖為彰化沿海風機。記者黃仲裕/攝影

【聯合新聞網、上下游新聞】台灣近年大力推動再生能源,風力發電是發展重點之一。不過,陸域風機愈設愈多,隨之而來的低頻噪音、振動、眩影也影響附近居民生活。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台灣地狹人稠,加上噪音、眩影等影響,他並不鼓勵陸域風電的開發。

根據現行規定,風機底座與最近的建築物距離500公尺以內,即應實施環評。環境部環境保護司長徐淑芷指出,陸域風機一蓋下去就會存在至少20年,環境部正在進行環評總體檢,陸域風電不排除未來都會需要進行環評。

另值得關注的是,風電業者在河道上設置風機,只要取得河川主管機關同意,在無須環評程序下,即可進行開發行為。有開發商把眼光瞄準濁水溪下游河道,預估將有36支大型風機湧入河道,影響防洪安全及生態環境。

(原文:噪音眩影 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電濁水溪出代誌 01》36 支大型風機湧入河道,免環評,影響生態環境、居民安全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