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移工人權 在台移工病歷簿
【在台移工病歷簿】血脈相承的醫療弱勢
  • 標準
  • sdg
  • sdg
  • sdg

【在台移工病歷簿】血脈相承的醫療弱勢

2023-06-01 願景工程伴飛計畫/林爭意(文字)、柯合倍(影音)

「Mozha以前都沒有生病過,突然有一天叫她沒有反應,變得不會走路,瞳孔位置怪怪的,就趕快打給Mimi(楊婕妤)。」

印尼籍移工Yuli原是一名家庭看護,因不堪雇主的責備和猜忌,讓她決定逃跑,跟隨男友從事危險的單軌車鋪設工作。在逃跑約兩年後,Yuli以40歲高齡懷上寶寶Mozha。產後活潑健康的Mozha卻在3歲半時,突發高燒,陷入昏迷。在關愛之家協助下緊急送往醫院,被診斷出是腦癌第四期。

黑工媽媽與黑寶寶 血脈相承的醫療弱勢

伴飛計畫【在台移工病例簿】血脈相承的醫療弱勢2

採訪當天,一走進關愛之家宿舍,便聽到孩童哭鬧聲此起彼落。宿舍裡,安置了十餘名失聯移工媽媽孕產的「 黑寶寶」,Mozha是其中醒目的存在,頂著一顆有著明顯術後傷疤的光頭,獨自安靜地坐在搖椅。當母親Yuli來到她身邊時,Mozha才暴露出這年紀該有的稚氣,賴在她懷裡討糖吃。

「我來台灣工作以來,從沒生過病。」Yuli對於自己的體格十分自傲,當時儘管因逃跑失去健保身分,也未曾有看診需求。但在懷上Mozha以後,Yuli則開始憂心自己高齡產婦的體況是否會影響到寶寶健康。

Yuli工作地區醫療資源貧乏,只有一間衛生所可以看小病或施打疫苗,在當地黑工媽媽的「口耳相傳」下,Yuli找上關注移工孕產議題的關愛之家。為了能平安產下寶寶,Yuli不辭辛勞,每兩個月便會到台北產檢,需要跨越170公里,往返車程需花上10個多小時,經常回到工寮已是黑夜了。

Mozha病發當下,因位於小腦的腫瘤壓迫運動神經,全身無法動彈。原醫院考量個案病況與技術資源,Mozha被轉診到大醫院動第二次刀,這一刀開了將近19個小時。Yuli從早晨等到凌晨時分,始終坐立難安,當醫師宣告手術成功,Yuli原以為度過了難關,但緊接著又是龐大的現實壓力。

無健保身分 自費負擔巨額醫藥債

伴飛計畫【在台移工病例簿】血脈相承的醫療弱勢3

「看到這個錢,想哭都沒辦法。」Mozha因沒有合法身分需自費負擔醫藥費,連同開刀及住院三個月的花費高達200多萬元。此外,術後要進行為期一年的化療費用,龐大的醫療費又將持續往上累加。

「以前Mozha什麼都會,現在看她這個樣子,(Mozha)爸爸會哭、會難過。」Yuli打開手機秀出父女遊玩的影片,道出丈夫的苦楚與思念。自Mozha病發以來,Mozha爸礙於工作與迢迢路程無法時刻陪伴左右,兩夫妻說好,一個陪伴Mozha養病,一個繼續工作賺錢,確保孩子能持續接受治療。

遠在百公里外的Mozha爸,透過當地失聯移工的互助網絡,募集眾人一百、兩百元的小額捐款,最終籌到約五萬塊的救助金,緩解部分債務壓力。

剩下的債務缺口,由關愛之家協助向社會局、移民署辦理Mozha的居留證。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表示,「有合法身分、有健保的狀況下能辦理重大傷病卡,免除後續巨額的醫療開支,也能以健保卡抵銷前期的欠費。」這才緩解了Mozha一家的擔憂。

伴飛計畫【在台移工病例簿】血脈相承的醫療弱勢4

在台灣土地埋葬的異域靈魂

Yuli為就近照顧Mozha入住關愛之家,協助照養像Mozha一樣的黑寶寶。和她同在偏遠地區工作的黑工媽媽們,多數不願承擔就醫帶來的遣返風險,導致孩子的健康狀況未卜。

「身體一半正常、一半不正常,不正常的那一邊耳朵是黏起來的,嘴巴比較長,眼睛也歪斜。」Yuli曾拍下友人孩童的病癥跟楊婕妤求助,儘管關愛之家願意協助就醫,但父母仍顧慮工作、漫長交通時間及缺乏足夠的衛教觀念而作罷。

「很多小孩就在台灣這塊土地埋葬。」楊婕妤表示,一般生孩子會做追蹤回診或詳細的身體檢查。但那些在家自力產下的孩子,沒有出生證明和寶寶手冊,只能做免費的基本檢查,潛在的健康問題無法及早發現。

五年前,楊婕妤有感於一名黑寶寶「冰冰」未能接種疫苗,感染肺炎鏈球菌去世。在關愛之家奔走爭取下,現在移工媽媽只要「在醫療院所生產」,就能領有寶寶手冊,小孩也確保能接種疫苗。

移工母親的另一條「生路」

伴飛計畫【在台移工病例簿】血脈相承的醫療弱勢5

關愛之家工作人員、也是印尼新住民的Deris,曾來台灣擔任家庭看護,為了賺更多錢,在同鄉誘惑下選擇逃跑。逃跑期間懷上了小孩,當時她不知道有關愛之家能求助,為了不讓身分曝光,她選擇到一間不會進行「出生通報」的小診所生產。
這類診所多設置在大火車站等移工聚集的區域,成為眾多黑工母親生產的另一條「生路」。據Deris經驗指出,診所的手術空間小,沒有醫院規格的設備,但生產過程很順利,接生的醫師是有經驗、有執照的。她也指出,「診所多有印尼、越南的新住民擔任櫃檯人員,會幫忙翻譯,感到很安心。」

楊婕妤表明,目前移民署針對懷孕失聯移工的通報系統已有改善,「現在會請要生產的媽媽們先投案,確認她的身分,若確定要留台進行生產,移工也能安心在家休養、生產。」

Deris在關愛之家工作兩年,看過許多移工母親來去,有的媽媽在產後不久說要去朋友家,便不再回來。Yuli當時在生下Mozha後,只在關愛之家待了兩天便返回工寮坐月子,一個月後便復工。而今,已經投案的Yuli固定向移民署報到,安心陪伴Mozha治療。

漫漫回家路

伴飛計畫【在台移工病例簿】血脈相承的醫療弱勢6

在採訪的不久前,Mozha才因化療併發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住進加護病房。化療帶來的副作用,讓Mozha每次的出院時間都是未知數。Yuli說,在經歷過七、八次化療後,Mozha現在已能自己從搖椅坐起,也會對她說“Good morning.”“I like it.”等幾句自學的英文,讓她備感欣慰。

等Mozha好轉之後,我們就要帶她回去印尼。」Yuli盼望她能像一般小孩一樣,好好念書長大。此時的Yuli,正翻找著即將和母親回鄉的印尼黑寶寶照片,好讓她能帶回家留念。她有著烏黑頭髮、渾圓大眼,就跟曾經的Mozha一樣。

【在台移工病歷簿】系列報導

編輯/孫文臨 圖片編輯/陳靖宜

本專題報導為 願景工程 – 2022 獎助採訪伴飛計畫 獎助作品——

願景工程於2022年舉辦「獎助採訪伴飛計畫」,提供每件作品獎助金,協助想要寫出好報導的人,完成報導任務。歷經超過半年的打磨,完成作品陸續和讀者見面。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