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地方創生的艱途:被忽略的中小學教育現場〉系列報導之二。偏鄉長期面臨師資人力不足、流動率高的問題,〈地方創生的艱途:被忽略的中小學教育現場〉系列報導第二篇,從法規面談流浪教師在偏鄉生存的挑戰,試圖找出可行解方。
代理老師價值需被看見
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主張,台灣應該讓更多元的人才進入教育現場,代理代課教師是教育圈的一股活水,帶著創新思維,可以帶給教育現場更多刺激。但現階段,代理代課教師都只被當作教育填充人力,而且很多人希望代理老師消失;「但我不那麼認為。當所有老師變成正式、穩定,那教育會是什麼樣態?」
沒有留下的誘因,偏鄉師流動率高
位處偏鄉,一度因學生人數過少面臨廢校的廣興國小校長吳寶嘉説:「教師流動率高,也是有些偏鄉小校招不到學生的原因之一。」
2017年的電影《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感動許多台灣人,影片描述南投中寮的老師王政忠一心讓考績第一名、就是為了離開這處偏鄉;但是921大地震重創中寮,學生一句:「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讓他的教師職涯規劃就此轉向,就此留在中寮。
但王政忠畢竟是個案,不少人取得教師資格後,仍然選擇離鄉背井。黃怡嘉感嘆:「他們不想回來嗎?想,但實質誘因不高,也沒有相對應的鼓勵機制。」監察院去年糾正教育部代理教師問題時,也指出現況將持續侵害偏鄉學生的受教權。
政府為改善偏鄉教師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的問題,在2017年頒定《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其中訂有專聘教師制度,開放偏遠學校聘任合格教師確有困難情況下,可以控留三分之一的人事經費,由主管機關公開甄選進用代理教師,或專案聘任具大學學歷的教師,但此一專聘制度實施迄今,只有嘉義縣、桃園市零星辦理過招聘,成效不彰。
配合前述偏鄉教育條訂定的《偏遠地區學校校長及教師久任獎金發給辦法》則遲至2020年5月才完成立法,且規定偏鄉教師的久任獎金要滿八年才符合發放條件,最快要到2025年底才有人可能領到這筆久任獎金,遭戲稱是「久等獎金」。
教育部統計,110學年度,台灣國中小學的代理教師近3萬3千人,高達總教師比例17%,平均每6位老師就有1人是代理老師。監察院去年糾正教育部:這群代理教師的工作內容和正式老師無差別,權益卻差了一大截,導致「免洗筷教師」、「同工不同酬」等爭議叢生。
代理老師一年最多只能領到十個月薪水,更沒有正式教師享有的退撫福利。民進黨立委范雲與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今年初共同呼籲地方政府:自111學年度第2學期開始,給予代理教師完整聘期與全年薪資。截至今年2月底,全台還有基隆市、花蓮縣、彰化縣三縣市並未跟進此政策呼籲。其中彰化縣政府教育處長蔡金田表示,「代理教師完整聘期問題,只要教育部修法通過,彰化縣就會跟進實施,但現階段並無跟進調整的相關規劃。」
除了薪資福利等權益外,黃湘仙指出,代理代課教師遭受許多不友善的對待。
英文代理教師姜鳳岑(化名)就説,通常到學期末,代理老師會收到各種明示、暗示「學校會優先聘任願意接行政業務的人選」。不願額外承接行政任務的代理老師,往往就會離開學校。公民科代理教師施本源也直言,代理教師通常需要承接正式老師沒有意願接手的工作,沒有太多和學校溝通、談判的籌碼。
偏鄉留人才,從社會資源、支持系統下手
黃湘仙強調,現在很多年輕人職業選擇時,不只在意薪資福利,更會考量尊嚴、成就感,以及社會影響力。她認為,台灣的城鄉學力及發展落差持續擴大,國家應該思考如何讓年輕代理教師的付出被看見,並且能讓人才願意留在地方,如此才偏遠地區教育品質才可能提升。
黃怡嘉指出,新進教師分發到偏鄉學校時,若不是出身當地或有相關教學經驗,不容易理解偏鄉學生與他們的家庭狀態;如果沒有適當的支援系統,這些教師聘任期滿還是會選擇離開,無助於改善偏遠學校師資結構。
從事教職近20年的彰化縣二水國中教師楊傳峰也強調,要解決偏鄉招不到老師問題,最需要創造更友善的偏鄉教育環境;台灣社會普遍期待教育奇蹟降臨,「但你不能光期待所有教師灑熱血。」教育環境不只是硬體設備,最重要的是教育文化、看待教育成果的價值體系。
楊傳峰說,教育具有弭平社會資源落差的社會正義功能,但台灣社會的教育衡量指標,往往只有成績,「城鄉的起跑點不一樣,怎麼能夠用同一套標準來評估?」偏鄉教師的工作重點是弭平社會資源落差,當外界只用成績來衡量時,偏鄉教師怎麼會有成就感、怎麼會想要長期留下來?「學校不是培養皿,學校應該是能打開學生視野的窗。」
鬆綁法規,升級偏鄉人才
面對偏鄉教育的教師流動問題,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吳明柱建議,要留住偏鄉教師,首要需改善目前代理教師和正式教師的薪資福利差距,否則即使是出身當地的代理教師,在條件弱勢的情況下,也很難單靠對家鄉的熱情過日子、過一生;另外也應鬆綁法規,讓不具教師證的代理教師可以透過進修取得正式教師資格,才可能解決偏鄉或非山非市地區招不到老師的問題。
本專題報導為 願景工程 – 2022 獎助採訪伴飛計畫 獎助作品——
願景工程於2022年舉辦「獎助採訪伴飛計畫」,提供每件作品獎助金,協助想要寫出好報導的人,完成報導任務。歷經超過半年的打磨,完成作品陸續和讀者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