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權 性別平等 性別暴力
【代價:倖存之後】之一:寫在報導之前
  • 標準
  • sdg
  • sdg

【代價:倖存之後】之一:寫在報導之前

2023-08-21 願景工程伴飛計畫/湯淨

這篇文章需年滿18歲才能閱讀唷!
我已滿18歲

性暴力倖存者比想像中更常見。

在台灣,衛福部統計,每年通報的性侵案件約一萬多件,2022年為一萬七千件。但現代婦女基金會依各國調查指出,約八成性暴力案件沒有報案,成為「黑數」;推估台灣的性侵害黑數一年在3萬到20萬件之間。

依照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在通報的案件中,6成以上的倖存者未成年,7成以上的倖存者未滿24歲;9成以上的加害者是熟人。

在國外,澳洲皇家調查委員會報告指出,童年時期遭受性侵害的倖存者,平均長達24年之後,才能說出受暴經驗。這意味著:隱而未現的性侵害可能發生在你我周遭,只是倖存者未能說出口,我們從未能得知。

你可能會留意到,在前幾段的敘述中,「性侵害倖存者」這個詞彙不斷出現。在本篇報導中,將以「倖存者(survivor)」取代「受害者(victim)」。

「倖存者」的意涵強調「一個人從巨大的衝擊中,努力活了下來」;「受害者」則是專注在人事件中受傷的事實,未能呈現當事者的努力;這個指稱當會將人拉回到受害的那個時空,定格。

在這一系列報導中,想強調的不是當事人曾經如何受害,而是事後對外求助後,可能遭遇的衝擊,以及各種身心須付出的代價。而對許多倖存者來說,體制、文化帶來的二度創傷有時並不亞於事件本身,因為制度中承受的人格檢驗與質疑,都帶來更多的自我懷疑,加深事件銘刻在心上的傷口。

性侵害案件依法無法公開當事者姓名,再加上社會對性與性侵害的汙名,因此報導中的受訪者,包括當事人及助人工作者為保護個案,都一併使用化名。

我所能保證的,是我已經盡我所能採訪更多的利害關係人者,以確保自己聽到的不是片面之言,期待能更趨近,真相。曾經採訪過的專業人士,包括:

新北家防中心2位社工;
桃園家防中心1位社工;
台中家防中心3位社工;
南投家防中心1位社工;
花蓮家防中心1位社工;
台北婦幼隊2位員警;
6位勵馨基金會成員,包括執行長、3位社工及2位諮商心理師;
現代婦女基金會的執行秘書與1位社工;
新北1位學校社工師;
1位醫務社工師;
1位檢察官;
3位律師;
2位諮商心理師;

感謝以上的受訪者。

更重要的,感謝我所訪問的5位倖存者及2位陪伴者,因為有你們的無私分享與勇氣,報導才能進行。

謝謝正在閱讀的你,如果你在以下篇章中,發現其中的情節與你認識的人雷同,請你用心呵護他的感受,默默陪伴他。當你們的關係更穩固時,他自然願意與你分享更多細節。在此之前,請保持沉默。

有時,愛是不問。

【代價:倖存之後】系列報導

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編輯/梁玉芳、邱怡瑄 圖片編輯/陳靖宜 專題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專題報導為 願景工程 – 2022 獎助採訪伴飛計畫 獎助作品——

願景工程於2022年舉辦「獎助採訪伴飛計畫」,提供每件作品獎助金,協助想要寫出好報導的人,完成報導任務。歷經超過半年的打磨,完成作品陸續和讀者見面。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