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 sdg
  • sdg

在2017年 #MeToo浪潮由歐美席捲全球時,台灣相對沉默。今年夏天卻因緣際會在社群媒體上爆出一波猛烈的#MeToo運動,在社群媒體上書寫自身經歷、具名指控加害人,在輿論法庭尋求心中想望的正義——有人聽見、有人聲援、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

但是,在說出「我也是(me too)」之後呢?除了一吐為快之外,極少有人得到真心道歉,更慘的是受到訴訟威脅,要求噤聲。

在台灣尚未完全「進化」的社會文化及司法體系中,性騷很難藉由法律求得正義——即使七月底「性平三法」修正,後續成效也尚待檢驗。至於受害程度更為嚴重的性侵害,也不見得能藉著法律,求得當事人心中的公平與正義。

在願景工程獎助的《代價:倖存之後》專題報導中,即使進入司法程序,審訊過程中對受害者的不信任、檢討受害者的「你為什麼不逃?」論調不斷出現,法令規定的「減述」和「隔離訊問」也未能落實,讓原本要減少性侵案黑數的「強制通報」美意,變成受害者心中「強人所難」的規定。

藉由這波 #MeToo,台灣社會的性別觀念受到極大衝擊,但也是反省與提升的契機;作為人權防線的司法體系及執行人員心中對「完美受害者」的執念,也該進一步「排毒」,否則如本專題作者所指出的:尋求制度保護與司法正義的路上,反而成為「說出來」之後必須接受的一連串道德檢驗及傷害。這是更加令人遺憾之處。

台灣,真的準備好「接住」隨著 #MeToo而來的受害者了嗎?由《代價:倖存之後》揭露的真相,不易面對,卻不容逃避。

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本專題報導為 願景工程 – 2022 獎助採訪伴飛計畫 獎助作品——

願景工程於2022年舉辦「獎助採訪伴飛計畫」,提供每件作品獎助金,協助想要寫出好報導的人,完成報導任務。歷經超過半年的打磨,完成作品陸續和讀者見面。

  • 標準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